立即下载
网络平台须清除“直播算命”的生存土壤
2025-09-07 22:25:26 字号:

网络平台须清除“直播算命”的生存土壤

□黄齐超

在互联网时代,算命占卜这种古老“行当”也搭上了科技的顺风车。AI算命、在线看相、塔罗牌测运势……只需动动手指,就能“预知未来”。而随着直播行业的兴起,一些“算命大师”更是直接把生意搬进了直播间,利用人们的焦虑心理疯狂敛财。(9月7日  《法治日报》 )

如今,走街串巷的线下算命已不再风光,甚至门庭冷落。不要以为算卦、算命、占卜之类的迷信销声匿迹了,其实是他们转战到了网络直播间。算命之类的迷信活动“与时俱进”,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尽管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其骗人的本质依然如故。

走街串巷的算命先生,他们靠察言观色、语言交流来获得“顾客”信息,然后再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忽悠顾客。而网络算命呢?他们很多时候是靠搜集顾客的网络信息,来提高算命的准确性。如此看来,较之于线下算命的危害,网络算命除了损失钱财之外,还存在泄露个人网络隐私的风险。

网络算命骗人的手法是:打造“大师”人设,精准筛选目标,伪造“灵验”假象,恐吓+诱导消费。说到底,他们还是先利用话术骗取信任,再借助受害人的迷信心理,制造“算得准”的假象,并夸大宣传、连哄带吓,趁机兜售“转运”“消灾”的护身产品,进而骗取大额钱财。

事实上,网络算命不只是迷信活动,还涉嫌违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五条第六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信息。此外,利用封建迷信进行诈骗,其行为构成诈骗罪,司法机关可根据《刑法》第266条进行严惩。

任何形式的算命,都是交“智商税”。既然网络算命是欺骗、迷信,我们还为何容许“大师”们转战网络继续网络算命行骗呢?这肯定是不应该的。打击网络算命,最关键的当然是釜底抽薪,大加科普宣传,提升民众科学素养,从观念上扭转一些人的迷信思想,自觉抵制封建迷信。

除了提高民众的科学素养之外,抵制网络算命的有效措施还离不开平台的积极参与。网络平台承担着杜绝迷信活动的法律责任。《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禁止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宣扬封建迷信内容的信息。可见,网络平台承担着杜绝迷信活动的法律责任。

所以,惩治网络算命,网络平台必须积极加入围追堵截的队伍,拓展举报渠道,利用网络科技和大数据算法,加大审核与巡查力度,不给网络算命提供“摊位”,不给网络迷信提供生存空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黄齐超

编辑:刘经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