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波
连日来,地方两会密集召开。“一老一小”再次成为地方两会的民生热题。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1月14日,北京市市长殷勇在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市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在“老老人”数量较多的区域新建50个养老服务中心,优化养老助餐点布局,老楼加装电梯完工600部,新建2000张家庭养老床位、200个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引导各行业完善适老化服务。完善生育友好型社会配套支持政策,提供多样化托育服务,实现市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这一番关注“老老人”和“小小孩”的表述,一时间,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
让“老老人”无忧“小小孩”有托,既是家事也是国事。如何照料好年迈不能自理的“老老人”和3岁以下的“小小孩”,去年,北京市就此出台了若干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的措施。这里包括加强“老老人”需求调查和兜底保障、优化“老老人”服务设施功能布局、扩大“老老人”普惠服务供给、完善“老老人”医疗服务供给、推进“老老人”服务专业化标准化智慧化、强化“老老人”服务改革组织保障等六大项措施,以实实在在的力道,为“老老人”“小小孩”提供托举。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一餐一饭,关系“舌尖”安全;一老一小,连着“朝夕”幸福……“一老一小”既是牵动千家万户的“关键小事”,又是关乎百姓福祉的民生大事。抓好“一老一小”这两个重点,精准为群众排忧解难,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践要求和迫切需要。
“一老一小”有教有育,才更有获得感。近年来,各地将关爱“一老一小”作为暖民心、解民忧、增民利的首位工作,时刻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带动提升千家万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都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聚焦“一老一小”民生需求,聚焦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提升照护服务水平,让最柔软的群体得到最多呵护,才是未来基层政府尤其村(居)社区建设最温暖的底色。
织密织牢“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努力推动老有颐养、幼有善育,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可以说,“一老一小”问题是阶段性、系统性和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对于不少正在帮着子女照顾幼儿的老人来说,幼有所育是老有所养的前提条件之一。如果孙辈没人看护,老人也无法安心休养。一方面,政府要摸底、盘活现有及可转化的“一老一小”资源,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努力在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同时,让更多老年人成为持续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进步的“银发力量”。
另一方面,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从养老托育服务设施涉及的用地用房,到行业亟须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再到康复护理、助餐助行、医养融合等服务模式的创新等,都需要大力发展普惠性养老机构、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强化特困老人兜底保障等方面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还要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加强幼儿安全健康保障,合力打造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让越来越多的“老老人”和“小小孩”拥有稳稳的幸福。
总之,关照老人、孩子是一个长期工程,永远会有新课题。各级政府尤其相关部门需要长期跟踪调研,与社会期待保持同步,不断丰富工作细节,真正做到让“老老人”无忧、“小小孩”有托。
来源: 红网
作者:朱波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