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在AI法令明了之前,高校严管新规正当时
2025-01-13 21:01:51 字号:

在AI法令明了之前,高校严管新规正当时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肖瑶(黑龙江大学)

近日,复旦大学发布《复旦大学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试行)》,对AI工具的使用进行详细规范。作为国内高校首个专门针对AI工具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文件,相关提法引发广泛关注,被冠以“全球最严AI新规”。(1月7日《潇湘晨报》)

复旦连用六个“禁止”划定了在学术研究中禁止AI工具涉足的领域和范围,并指出构成学术不端的行为将按照相关校纪校规给予纪律处分、取消学位申请资格以及撤销学位等处理。

此规定一出,不免让人想到此前种种AI工具进入学术领域引发的争论。这两年,AI离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越来越近,不少大学生们熟练利用AI工具辅助写作,教师对充满AI味的作业头疼不已。前几日某高校一学生因AI学术造假遭名校退学令人印象深刻,AI时代的学术诚信与伦理道德受到巨大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对AI的严管确实有其必要所在,甚至可以说,在正式的AI法令明了之前,严管是防范AI技术使用偏离轨道的正确路径。

首先要明确,对AI技术辅助学术创作更加严厉的规则划定是为了更好捍卫学术研究的原则底线。诚然,有学者曾提到,社会上过于严格的AI管理可能会挤压技术的发展空间,导致技术发展承受过大的压力。但在学术领域,情况又有所不同。作为学术研究领域的后进入者,AI的工具的使用固然可以在某些程度提升学术研究的效率和质量。但实事求是地说,目前AI工具能为学术研究带来的助益远远不到非用不可的程度,而其对学术真实、纯洁、创新的伤害却是实打实存在的。倘若不对其亮明底线,学生们在运用时便很难把握分寸,甚至可能心存侥幸而过分依赖AI帮助,从而模糊了学术创作的初心。由此看来,对AI进入学术领域的严管背后体现的其实是校方对学术学风问题零容忍的强硬态度。

当然,严管也不意味着我们对新技术避之不及。相反,尽早地明确技术使用边界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技术、善用技术,也有利于技术在更长时间跨度上探索更多发展的可能。互联网兴起之初,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网络犯罪等种种网络安全问题也曾引发大家忧虑。2017年6月《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网络领域的基础性法律,过去一些无法可依的处境得到解决,网络发展得以步入更加健康的轨道。

目前国内还没有出台人工智能管理的正式文件,高校方面出台相关禁令一方面是出于现实需要,另一方面,不管这些规定在实践过程中取得的反响是否如意,这一禁令都可以算作探索技术管理边界的一步积极尝试。我们期待覆盖更多领域、更加系统全面的法律早日落地,同时从更好推动立法的角度来看,各方也不妨多来一点类似的管理规定,毕竟,只有通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那些真正管理有效的规定才能更进一步上升制度层面,为技术造福人类出一份力。

来源:红网

作者:肖瑶

编辑:汪敏星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