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杂感随笔 | 孩子读书苦,究竟为哪般?
2025-01-08 20:11:26 字号:

杂感随笔 | 孩子读书苦,究竟为哪般?

□陈永军

家长们在一起聊天,话题总离不开孩子,成年了的唠婚姻,未成年的叨学习,各有各的苦水,不一而论。尤其是提及学习,家长们满腹感慨,且几乎如出一辙:现在的孩子读书太苦了,不容易!

听着是不是很熟悉?想不到,在社会共识不易达成的今天,“孩子们读书苦”居然成了大众最共情和最一致的共识,而且苦得连大人们似乎都心有余戚了。说心里话,大人们其实未必不苦,只不过大人们的苦自己也都认命了。可孩子们的苦大人们既难接受,也难理解,当然更不愿认命。毕竟,大人们之所以心甘情愿地含辛忍苦,就是为了孩子们少吃点苦,可有违预期的现实,着实让大人们焦虑值拉满。

想想我辈小时候,听得最多的往往是父母每每对生活艰难的诉苦。我辈身为父母了,如今却同气连枝替娃儿们叫苦鸣不平,情势的反转让人始料未及,也颇费思量。今昔相较,学制、科目、考录机制几无变化,大学的数量与升学率较之过去也不可相提并论。按理说现在的孩子们应该幸福感爆棚才对,可为什么大家仍然觉得现在孩子们读书苦?过去的孩子们读书难道就容易吗?孩子们读书苦在哪里呢?怎么样纾解孩子们的读书之苦?身为父母的自己,怀着这些疑问纠结思前想后,并琢磨出如下原因,但与诸君商榷。

其一,时代日新月异,知识深度广度的拓展对孩子们提出更高要求。人类知识井喷式的增长,近几十年来的增长值甚至超越了过去2000年知识累积的总和,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水涨船高之下,孩子们现在所能涉猎、所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与过往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最简单不过的例子,过去进入初中才开始学习ABC,现在很多小学一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程,到初中时已要求听力练习和用英语写短文,初中阶段所需掌握的词汇量与出题难度,几与过去的高中相当。数学也是如此,不少读过大学的家长们感叹,现在辅导五六年级学生的数学就已经力不从心了。尤其是考试出题的灵活性与宽泛度,常常令大人们拿着试卷也一筹莫展。过去靠勤奋和死记硬背一般不会太差,现在学与考的难度攀升,无疑对孩子们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其二,条件今非昔比,家长们普遍具备余力闲心。时光倒转过去三十四年,在那个社会集体匮乏的年代,家家户户仓中几无余粮,手头几无余钱,孩子们吃饱穿暖都往往捉襟见肘,加之农村反正有地可种,城镇可以招工顶班,因此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远不如今。父母开明者倘若供几个孩子读书,就更得拼尽洪荒之力。那个年代,因交不起几块、十几块钱学费而拖欠乃是常事,老师催缴学费把孩子们赶回家去要钱也屡见不鲜。尤其是兄弟姐妹多的,因为负担太重,往往只能供养某个成绩好有潜力的孩子上学,其余的则不得不辍学在家帮助父母干活。至于孩子们学得究竟是好是差,大多数家长大概既没能力辅导也没闲工夫过问,基本上都靠孩子自觉自悟。更不用说花钱补课了,对我辈而言简直闻所未闻。真不知道那时候有无培训班,即使有,我想家长们也拿不出那个闲钱。反观现在,即使再拮据的家庭,供养孩子上学都已经不成问题,而且家长们的文化程度既能足以保证对孩子学习状况的有效监督,相应也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管顾孩子。条件稍好的家庭,甚至从幼儿园起就开始规划孩子的未来,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校外兴趣班、辅导班,不遗余力地为孩子铺设“精英之路”,以至于孩子们即使周末假日也像赶场一样,学了这个补那个,刷完这个名校的试卷刷那个名校试卷,写完老师布置的还要做额外附加的,孩子不容易也就自在其中。

其三,家庭独子化、少子化的现状,导致容错空间极限压缩。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这一点应该说古今天下父母们的心愿并无二致。但区别在于,过去子女多的时代,承载与达成家长们愿望的选项相应也就有了多个备份。老大不成器还有老二、老三,儿子学习不开窍可能女儿很聪颖,总之风险是分散的,东方不亮西方亮,家庭的容错空间比较大,家长们的焦虑感也就相对较低。现在每家每户至多不过两个孩子,万千指望完全寄予一身,相当于鸡蛋装在同一个篮子里,容不得半点风险和闪失。于是,家长们在“龙凤”观念的驱使下,无奈只得将压力传导给孩子们,不管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块读书的料,反正都催着、赶着甚至逼着孩子朝那座独木桥上一路狂奔。分数第一,排名至上,特长不论,兴趣再说,反正不能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这样赶鸭子上架式的拼争,既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与其他可能性,也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孩子们学习的痛苦。当然,部分家长将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孩子,期望通过孩子的成功来弥补自己的遗憾,过度的期望和压力也让孩子的学习压力山大。

其四,全程在线的督导管控,孩子们钻不了空子偷不成懒。过去受通讯及交通条件所限,老师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可以说几近空白。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如何,学习用功与否,家长们大多都不知情,只能以成绩结果来断是非。尤其是住寄宿的孩子,少则一个星期多则一两个月才回家一趟,情况就更是一概不知,全凭孩子自为。极少数顽劣不堪的孩子,甚至被学校开除了家长才大吃一惊。而现在孩子们随时随地都在家长们的眼皮之下,作业有哪些,谁完成了谁没有提交,谁背诵默写过了关谁没有过关,哪些孩子做得好哪些要努力,老师在家长微信群随时提醒广而告之,相当于全程在线直播,家长们对自家孩子的优劣短长一清二楚,耳提面命随时跟进,让孩子们既不敢也没有了敷衍马虎的空间。甚至连老师也在家长们的监督之中,家长们集体“弹劾”老师的事情也并非稀奇。总而言之,如果说过去孩子们的学习是放养,现在是精养。过去家长们只能关注结果,现在则是过程与结果并重。科技的昌明既给教育带来了诸多便捷,也犹如有了“紧箍咒”,让“孙猴子们”不敢调皮捣蛋。

其五,竞争起点水涨船高,人生出彩的难度倍增。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是读书人耳熟能详的一句励志语录,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过去读书的竞争情势。古代科举不说,在国家当初包工作分配的年代,只要哪个孩子考上大学,即便是个中专,也相当于“鲤鱼跳龙门”,一辈子的“饭票”就有了保障。现在的孩子,即使苦心孤诣考上985、211,也未必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公立医院招录护士,基本条件非本科学历不能。硕士、博士生应聘城管、环卫工和入殓师的新闻也常见诸新闻。至于大学生送外卖、跑滴滴、摆地摊的,更是不知凡几。置身于更广阔、竞争更激烈的社会大舞台,想当一个平凡人的起点较之过去都明显拔高了。学习不努力,连跻身平凡都难,遑论出类拔萃?过去一考定终身,现在终身得应考。时代倒逼着父母和孩子们不得不去“抢赛道”。于是,你拼我也挤,你补我也补,谁也不甘落后。

其六,功利主义推波助澜,孩子面临多重迭加压力。住更大的房子、开更好的车子、挣更多的票子、谋更体面的职业、当更大的官,似乎成为当今社会大众衡量成功的标准,物质与消费主义大行其道,无形中制造了各方面的焦虑。孩子读书出人头地,家长们当然放心安心且倍儿有面子。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与社会声誉,不自觉地加剧内部竞争,过分强调分数、排名的应试训练,让孩子们的竞争压力与学习生活变得异常紧张,心理负担也随之加重。包括补课培训,虽然出台“双减”利好政策,但一些培训机构、民间“老师”甚至在职老师为了逐求个人利益,仍是顶风冒险“暗渡陈仓”,补课市场禁而难绝,很多家长对此虽咬牙切齿却也满腹无奈。别人都在偷偷抢跑,谁愿意让自家孩子在那儿傻傻地等着发令枪响。

其七,孩子们别无他忧,自我要求更趋向上。过往大部分孩子读书,除非极富上进心者,大概少有孩子因成绩不好而焦虑的,倒是为缺吃少穿、交学杂费和没零花钱担忧不少。若干年后同学相逢言及过往,我经常开玩笑感慨,初高中几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如何在艰难困境中求生存。哪像现在的孩子,几无衣食用度之忧,学习环境条件更是今非昔比,孩子们的眼界志趣与过去但求一饱、最高理想也莫过跳出农门的我们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段位。古人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孩子们无论对自我实现的期许,还是在学习的专注度、自觉性与努力值上,较之过去确实有了普遍跃升。为了诗和远方,大部分孩子都很拼,这大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其八,环境差异角色变化,带来解读苦乐时的主观偏差。过去孩子们读书苦不苦?我觉得答案毋庸置疑。苦!而且由今上溯,一代孩子比一代读书更苦,只是苦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而已。“囊萤夜读”“头悬梁锥刺股”就不说了。50后、60后大概率无书可读、无钱可读、无校可读。70后上小学时几无餐食提供,及至放学个个饥肠辘辘。中学寄宿时往往自带腌菜吃上一周。寒暑假期间更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尤其当时大学录取率极低,应届考上殊为不易,高中复读乃是常态。据说某朱姓学子复读八届才终于如愿,因此被人戏谑为“朱八戒”。80后及之后的条件稍好却取消分配,即使大学毕业还得通过各种“考关”的吊打。可以说,没有哪一代孩子的学习容易。只不过那时候资讯闭塞,我们看不见也不知道他们的苦而已。况且,抛开这些外部因素不论,从学习的本质来看,本就是一桩挑战智力与人性弱点的苦差事,靠学而优出彩,古往今来岂有轻松之辈?那为什么我们独叹今天的孩子们读书苦呢?以我思㤔,要么是从苦海中上岸后的家长们出于怜子心切,见不得也不忍子女再受那番苦。要么是家长们当初身在苦中不知苦,现在追忆此苦已不觉其苦。再要么就是家长们当年读书时可能贪玩好耍没有过现在孩子们的苦读体验。当然,也还可能家长本就是天生学霸,轻轻松松就一路什级打怪了。

以上诸种,仅是自己的管窥孔见,既无以穷尽所有,也未必切中肯綮,权当拋砖引玉,愿诸位有以教我。至于怎么纾解消弥孩子们的读书之苦,则更是超级难题。甚至说,只要是这个世界资源稀缺和人性自私这两者尚存,此题就几近无解。当然无解也并非表示无为,外部环境我们无法改变,但作为家长,我们至少在适当降低期望阈值,构建自己和孩子们的理性认知上仍可有为且仍须有为。常言说,玉不琢不成器。“鸡娃”或许在所难免,但是理智不能缺席。若不论曲直盲目“鸡娃”,则就过犹不及或适得其反,既为难了自己也势必苦了孩子。

最后,忍不住还想对孩子们说几句话:人这一辈子,该吃的苦一点都不会少。现在不吃读书的苦,将来就得吃不读书的亏。世间万物皆有定价,只不过有些不会写在标签上而已。如果说人生有捷径,那么非发奋学习这条路莫属。当然更希望孩子们理解,其实不是家长们的心太狠,而是我们生活在了这样一个千帆竞渡、爱拼才能赢的大时代。

来源: 红网

作者:陈永军

编辑:刘威成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