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晴晴 (防灾科技学院)
2024秋季招聘启动后,多地优化了应届毕业生认定标准,延长了应届毕业生资格时限,不对毕业生是否有工作经历、缴纳社保作限制。(1月6日 中工网)
诚然,对毕业生而言,“应届”的身份是求职路上的重要保障,优化应届生认定标准毫无疑问是赋予了他们更多的试错空间与职业规划调整机会。一般而言,初入社会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发展方向都是迷茫无措的。在懵懂之中,可能会有部分人选择先就业以解决生计问题,但入职后难免会发生工作内容、发展前景和自己所期待的不太一样的现象,如若已经踏入职场缴过社保便已经失去了应届毕业生这一身份,便会极大影响应届毕业生们后面的选择。
如今,政策的调整让毕业生们不再因害怕失去应届身份而仓促决定职业方向。他们可以大胆地去尝试不同类型的工作,深入洞察行业趋势,在实践中逐渐明晰自己的兴趣与优势所在。倘若发现当前工作与自身发展方向不太符合,也不必顾虑失去应届身份这一“护身符”,仍可凭借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在丰富多元的就业市场中寻觅到适配的岗位。毋庸置疑,这为毕业生们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中提供了一个缓冲地带,让他们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能够稳步前行,而非一时的冲动选择被束缚。
在该项政策实施前,大多数企业在对应届毕业生展开招聘时,习惯把“未缴纳社保、无工作经历”设为不可撼动的硬性标准。这一标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筛选出了初出茅庐的人才,然而却也将众多拥有短期工作经历、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毕业生拒之门外。
反观现在,随着应届毕业生资格认定标准的放宽,企业的人才选择范围得以拓宽。有过工作经历的毕业生,历经职场的短暂淬炼,不仅对工作流程驾轻就熟,还将团队协作、沟通协调等实操能力得到打磨。进入企业后,他们能以更快的速度跟上工作节奏,融入企业文化,为企业创造价值。
同时毋庸置疑的是,该政策能够极大程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保障社会稳定与推动经济发展。高校毕业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肩负着驱动创新、引领进步的重任 ,承载着社会迈向繁荣的殷切期望。但在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就业竞争压力也在日益加剧。一旦大量毕业生难以在毕业后及时步入职场,就会导致人才资源的闲置与错配,甚至可能衍生出一系列问题。
在该政策下,应届毕业生们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就业路径,无论是投身创业浪潮、进入蓬勃发展的新兴行业,还是参与基层服务项目,都拥有了更坚实的保障。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更能激发社会的创新活力,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政策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若想将该政策真正落实,相关部门需细化认定细则,明确应届毕业生认定标准,确保政策公平公正,防止 “钻空子”。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引导。部分企业因不了解政策沿用旧招聘标准,错过优秀人才。相关部门应通过举办解读会、发布指导文件等,让企业理解政策,鼓励其提供更多岗位与机会。只有多方努力携手,才能使有益于群众、有益于社会的政策真正实施。
来源:红网
作者:孟晴晴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