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怡(重庆大学)
据公安部网安局消息,2月13日,云南昭通公安网安部门工作中发现,有网民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并配字幕称“正月十五元宵节,云南省盐津县水田坝烟花炸死五六个了”,该信息迅速在网络媒体中扩散,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经属地公安机关核实,本地并未发生此警情,该信息为不实信息。
同样是据公安部网安局消息,近日,昆明网警工作中获悉,有网民在网上发布几名男子持刀追砍人视频。经昆明网警核实,本地并未发生此警情。公安机关依法传唤视频发布者罗某某进行调查。经查,视频由罗某某、李某某、周某某、夏某、雷某某5人共同拍摄。罗某某为赚取流量、吸引粉丝,将视频发布至网上,造成虚假警情传播,引发当地居民恐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相近时间、不同地点的两场视频摆拍闹剧,以警方的辟谣画上句号。无论是利用在元宵节这类传统节日期间,烟花爆竹相关的安全事故更容易引发公众担忧的心理,还是捏造社会恶劣程度极高的当街持刀追砍事件制造恐慌,两起事件背后是一致的行为动机:为博取关注和流量。自媒体时代,摆拍造假成为顽疾。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短视频拍摄者要有红线和底线意识。一味蓄意摆拍,在法律与道德的边缘游走,终将会被流量反噬。
流量至上的逻辑,是这场乱象的根源。一些人奉行“万般皆下品,唯有流量高”,让真实沦为可以随意涂抹的画布。由于平台大有“算法不坏、用户不爱”的发展趋势,短视频制作热衷于“阴暗面”剧本的创作与演绎。创作者只需一部手机、几名演员,便能虚构社会不安全、挑拨矛盾、贩卖焦虑等内容来哗众取宠。造谣零成本的低门槛生态,将猎奇、恐惧、愤怒打包成信息快餐,使真实与虚构的界限模糊成一团迷雾。
两则视频制造了虚假警情,这种行为的危害性不仅在于消耗公共资源,还会引发社会信任危机。不少网友对此深恶痛绝,指责这种“狼来了”式的摆拍视频会扰乱视线。经由互联网“放大器”,每一条谣言都在消耗网民对相关热点事件的信任。受众的神经被频繁挑动,容易陷入麻木。当真相被揭穿,下一次真实的危机来临时,公众的警惕或许已钝化。
虚假的狂欢终将付出代价。事件中警方对造谣者的处罚,彰显了法律对网络造谣“零容忍”的立场。而治理虚假摆拍,既需法律利剑高悬,更呼唤生态的重塑。尽管报道未直接提及平台责任,但还是暴露了内容审核的漏洞。平台作为信息的“守门人”,不能止于事后的下架与限流。未来,短视频平台应积极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威慑某些人“唯恐天下不乱”的造假冲动。当流量向真实、优质的内容倾斜,创作者的生存逻辑才能回归正轨;而博主在发布视频前,应将真实性摆在第一位;同时,广大网友也要擦亮眼睛。唯有短视频平台、博主与受众形成合力,方能遏制摆拍的不正之风。
让真相跑赢谣言,短视频造假歪风当刹。虚构并非原罪,但以假乱真必须承担代价。还网络世界一片清朗天空,是广大网友的共同期待。只有当“造假必被惩、诚实有回报”成为共识,互联网才能真正告别乱象,焕发蓬勃生机。
来源:红网
作者:鲁怡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