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看《哪吒2》不能只停留在“票房”二字
2025-02-18 21:49:37 字号:

看《哪吒2》不能只停留在“票房”二字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张锐(兰州大学)

据《潇湘晨报》报道,截至2月17日早上9点06分,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总票房超过119.8亿元。《哪吒2》从冲击国内票房到全球票房,相关热搜早已屡见不鲜,粗略统计约有五十条。但关于《哪吒2》本身的优秀内容或经验总结的报道却不多,这不免让人担忧:观众是否会因此掉入唯票房论的陷阱,难以发现《哪吒》系列的真正优点,也难以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票房并非评判电影好坏的唯一标准,只有多方面考量,才能真正判断其优劣。电影的票房不仅与电影本身质量挂钩,还往往与电影宣发、IP流量等有很大关系。现实中,确实有一些优秀电影因缺乏宣发资金而鲜为人知,只能遗憾沦为小众“宝藏”。比如2024年暑期档的《落凡尘》,因宣发资金、经验不足,IP热度不高等问题,尽管投资上亿,最终票房仅收得三千万,惨败而归。但我们能因此评价它为“烂片”吗?显然不合理。《落凡尘》豆瓣评分7.8分,是当时暑期档的最高分,同时口碑也是最好的。如果我们真单纯“以票看影”,极有可能埋没《落凡尘》这样的佳作,使其口碑票房双崩塌。如此也容易打击创作者的自信心,后续可能再难有人敢于制作冷门IP。如此一来,中国电影体系或许只能局限于像《封神》这类热门IP。从向流量明星借流量,到向流量IP借流量,中国电影的“百花齐放”恐怕也很难再现。

相比看到《哪吒2》票房有多高,我们或许更需要的是对其细细品味和总结经验。在《哪吒2》破百亿票房时,许多媒体对于饺子导演的采访问题,往往只局限于百亿二字,许多提问也仅停留在“钱”字之上。比如“这次《哪吒2》票房破百亿,你能得到多少钱呢?方便给观众透露一下吗?”若单单只有这一句,可以看作是调节气氛,但诸多采访普遍如此,会不会对公众的认知有些许误导——这部片子,仅仅是饺子“赚”大了!但“赚”之外,《哪吒2》难道就没有可说之点吗?

况且,《哪吒2》豪取如此票房,除了自身硬实力足够之外,也占据了一定的“天时地利”。倘若没有这些因素的存在,《哪吒2》的票房与第一部相差无几,甚至更少,那它就没有可圈可点之处了吗?当然不是!《哪吒2》特效制作优良,有专业的工业化流程供同行借鉴,剧情合理且反转震撼,剧中更包含了中国人种种复杂的情感,传递出中国特色等等。这些都是《哪吒2》的优异之处,更多地宣传这些,显然比单纯聚焦票房更有意义。

当我们被电影票房所蒙蔽,我们将难以看到这部电影的精华部分,唯票房论的可能并不是危言耸听,其本质就是唯成绩论,生活中早有先例。在学校里,一名学生如果高考成绩一般,我们总会下意识地认为他前途渺茫。而对那些高考的天之骄子,我们却总投以羡慕的目光,并称赞其未来可期。如申公豹所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若看电影、看人的视野仅停留于结果,那便是成见。

来源: 红网

作者:张锐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