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睿(黑龙江大学)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广东清远长隆度假区有大象表演“滑滑梯”,大象明显不愿意从坡道上滑下,这时工作人员会堵住出口,使它们无法原路返回。2月17日,度假区工作人员回应记者,滑泥坡可能对大象产生危害,很多游客看着也很心疼,目前在积极改进。 (2月17日上游新闻)
对于这一事件,许多网友在网上为大象“主动发声”,“请园区爱护动物,不要做可能损害动物健康的项目”“如果是动物自发行为我ok,但是强迫就是不行”。这一事件的发生及网友们的举动,正反映出公众对动物的态度正在发生转变——从过去的满足猎奇心理,到如今的强调尊重与保护动物生命。
在本次事件中,公众的焦点不再仅局限于动物的娱乐表演,而是集中于大象的生存状态。有网友为大象主动发帖发声,便是最有力的证明,公众对此事件的反应表明,社会对动物表演的容忍度正在降低。在过去,公众往往常以猎奇视角关注动物行为,例如,老虎、狮子等猛兽常常被训练表演跳火圈、走木桩等供人娱乐的项目,甚至在训练过程中,会被拔掉牙齿以方便驯服,强迫他们进行高强度训练。这样的表演不仅会对动物本身造成身体伤害,还会剥夺它们的动物天性。近年来,随着“动物表演”“虐待动物”等一系列新闻事件发生,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反思动物表演的合理性,在2024年9月,浙江长兴龙之梦动物世界因被投诉利用非洲象、亚洲象、黑熊、棕熊、东北虎等动物进行表演,遭到公众和志愿者的强烈反对,最后经过调查,当地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确认相关表演项目已取消。而这一次的“大象滑滑梯”事件正是公众动物保护意识提升的体现,公众的目光也正在从满足自己的娱乐需求向动物的生命权益转变。
而公众对于动物焦点的转变,也会引发动物园从娱乐场所到生命教育平台定位的转变。在过去,动物园被视为满足游客好奇与猎奇心理、提供娱乐的场所,随着公众动物保护意识的提升,动物园正在也应该从娱乐场所转变为生命教育平台。例如,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通过取消动物表演、改善动物生活条件,获得了公众的高度认可,红山森林动物园也成为南京文旅的一张名片,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超过600万人次。
这种定位的转变不仅可以提高动物福利,保护动物本应该享受的“生命权”,还能够为动物园带来积极地公众形象效益,同时,动物园通过展示动物们在舒适环境下的生活,无形之中会激发公众对于动物保护的关注和热情,对尊重生命这一问题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公众从“满足猎奇”到“尊重生命”,动物园从娱乐场所到生命教育平台,这两种转变代表的不仅是对动物生命个体的尊重,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人们对动物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停止动物表演,转而支持更为科学和人道的保护方式,在2020年4月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就宣布永久停止动物表演,用动物科普课堂来代替,这一举措得到了网友的广泛支持,社会也将会因此更加和谐进步。随着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拒绝动物表演、人类与动物和谐共生必将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来源: 红网
作者:崔睿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