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霞(云南财经大学)
近期,生成式人工智能(AI)的迅猛发展引发全球关注,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和风险。从深度伪造到数据泄露,从算法偏见到伦理困境,生成式AI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一场关于生成式AI的监管风暴正在全球范围内酝酿,如何在鼓励创新和保障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
生成式AI的监管迫在眉睫。一方面,生成式AI技术本身存在被滥用的风险。例如,深度伪造技术可以制作出以假乱真的虚假视频和音频,用于传播虚假信息、进行网络诈骗等,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另一方面,生成式AI的训练和应用需要海量数据,其中可能包含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如何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正在积极探索生成式AI的监管路径。欧盟率先出台《人工智能法案》,对高风险AI系统进行严格监管。美国则采取相对宽松的态度,强调行业自律和创新驱动。中国也高度重视生成式AI的监管,出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旨在促进生成式AI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
生成式AI的监管需要多方协作,共同构建安全可信的AI生态。政府应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生成式AI的开发、应用和监管边界。企业应加强自律,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确保生成式AI技术的安全可控。学术界和产业界应加强合作,共同研究生成式AI的伦理和社会影响,为监管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生成式AI的监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动态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应鼓励创新,促进生成式AI技术的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造福人类社会。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找到创新与安全的平衡点,构建一个安全可信、充满活力的生成式AI生态。
来源: 红网
作者:张霞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