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焕娇 苏芳菲(山西大学)
00后的陈浩上高中时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常年倒数,退学后去技校学习了电焊技能,“拿起电焊机的那一刻,好像突然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他在学校每天练习到深夜,通过不懈努力省里各大奖项拿到手软。毕业后企业开出了近2万的月薪,招聘他成为一名电焊培训师,现在每月能培训出200名熟练工。(2月10日 四川观察)
曾因成绩垫底而被“劝退”的少年在电焊技能中寻得自我目标,用焊机熔炼人生发展图景。“蓝领神话”在他的生活中上演,陈浩的经历在社交平台引起广泛讨论之时,传统教育体系中“唯分数论”的坚冰正在消融。
长期以来,分数几乎成为学生成长的唯一评价指标。在该体系下,同陈浩一般成绩的学生极易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不断被打压、边缘化。当教育沦为分数竞赛,当育人异化为流水线,无数个“陈浩”在标准化的阴影中窒息、迷失。这种现象印证着法兰克福学派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教育正在丧失其解放人性的本质功能。
职业教育为这些“脱轨者”提供了个性发展的良机。在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车间中,陈浩的动手能力有一席用武之地,空间认知在实践中具象化。德国教育学家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理论”在此得到验证:当教育内容与学习者经验产生共鸣时,认知效率将呈现几何级增长。陈浩每日练习至深夜的执着、不懈的拼搏,正是教育主体性激活后的自然迸发。教育应当摒弃“唯分数论”,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为每个少年提供发现自我、发展特长的机会。
陈浩的月薪两万并非偶然的市场馈赠,而是技能社会价值重构的必然结果。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掌握技能的“工匠”正成为重要人才。
所谓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职业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的重要职责。树立工匠精神,发展好职业教育,除保障待遇条件外,仍需注意职业教育实际发展困境,以便使高技术人才 “破圈出道”。当下,部分职业院校存在 “专科不专、职业不精”的问题;其次,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观念固化、社会认可度低也致使职校生在求职时面对隐性歧视……一个国家,既需要顶尖科学家,也需要一流工程师。
陈浩的焊枪仍在喷射火焰,这火焰既熔接着钢铁机械,也在熔解着陈旧的偏见。当更多的青年在合适的赛道踔厉奋发,当“行行出状元”不再只是谚语,我国教育的天空必将群星迸发。这即是陈浩故事最深远的启发:教育的真谛,在于让每颗星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轨道。
来源: 红网
作者:邱焕娇 苏芳菲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