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熺宁(山西大学)
在2025年的春节档,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了一幅别开生面的画卷。一方面,《哪吒之魔童闹海》以其卓越的品质赢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另一方面,拥有流量明星加持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却未能延续预售时的火爆态势,遭遇了口碑与票房的双重挑战。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观众审美的日益成熟,也揭示了电影市场正在经历的一次深刻变革。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并非偶然。影片在剧情、角色塑造、特效制作等方面都下足了功夫,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既熟悉又新颖的神话世界。哪吒的成长历程、与父母的情感纠葛、对抗命运的勇气与智慧,都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弦。同时,影片的特效制作也达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新高度,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情感的双重盛宴。正是这些优点,使其在春节档脱颖而出,成为了观众心中的佳作。
相比之下,《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虽然拥有金庸原著的强大影响力和肖战等流量明星的加盟,但影片在剧本创作、人物塑造、剧情节奏等方面却存在明显不足。观众反映,影片试图在有限的时间内浓缩原著的复杂情节,导致叙事混乱、人物单薄,且存在历史常识错误。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观众的观影体验,使得影片在口碑上遭遇了滑铁卢。尽管流量明星的粉丝群体庞大,但在影片质量面前,粉丝经济也难以支撑起大众市场。
春节档流量明星的“失灵”,实际上是观众选择与质量回归的双重奏。一方面,观众对电影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视觉刺激和明星效应,而是更加注重剧情的深度、角色的塑造以及影片所传递的价值观。另一方面,电影市场也在经历去泡沫化的过程,流量明星的光环逐渐褪去,影片质量成为了决定票房的关键因素。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春节档,也贯穿于整个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中。流量明星的失灵,实质上是电影市场的一次自我净化。
面对这一变革,电影制作方应该深刻反思并调整策略。一方面,要加大对优质内容的投入和打磨,提升影片的艺术质量和观赏价值;另一方面,也要合理引导流量明星的参与,让他们成为影片的加分项而非减分项。同时,电影市场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以便及时准确地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喜好,为未来的创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中国电影的这场变革,预示着中国电影产业正在走向成熟。观众的觉醒、市场的选择、产业的转型,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着中国电影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流量明星的失灵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它标志着中国电影正在回归本质,以内容为王,以品质制胜。只有坚持质量至上、观众为本的原则,才能为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佳作和力量。
来源: 红网
作者:刘熺宁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