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智印(云南财经大学)
近年来,一些公共厕所标识充满艺术感和未来感,越来越抽象,甚至低俗。近日,有网友反映长沙一网红湘菜馆厕所标识疑似默许男士偷看女士如厕,引争议。也有不少厕所都没有标注“男”“女”汉字或拼音,也没有对应汉字的英文字母标注,而是用发光的条形、三角形灯管来代替。不难发现,厕所标识的设计越来越追求视觉冲击力和品牌营销效果,甚至成为网红打卡地。然而,正是这种设计趋势却让不少普通市民,尤其是年长者,感到为难和无奈。他们发现,自己竟然连最基本的“男”“女”厕所标识都难以辨认,由此引发思考,厕所标识的“艺术化”究竟是创新,还是本末倒置?
众所周知,厕所标识的核心功能是清晰指引,而非艺术表达。其标识是为了让公众在短时间内快速识别男女厕所的位置,为人们提供便利,因此需通俗易懂,易于辨别。然而,当前一些商家和设计师过度追求标识的“艺术化”和“个性化”,忽视了其最基本和本质的功能性需求。这种本末倒置的设计趋势,不仅给公众带来不便,也反映了商业社会中形式主义泛滥的问题。
过度追求设计感,不仅忽视其功能性需求,更是缺乏人文关怀。厕所标识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方便公众使用,便应以人为本,服务人民,而非成为艺术品或品牌营销工具。然而,当前一些商家为了吸引眼球,将厕所标识设计得过于复杂和抽象。例如,用发光的条形、三角形灯管代替传统的“男”“女”标识,甚至用天使和沉思者雕像来区分性别区域。这种设计虽然具有视觉冲击力,但反人性化,这让普通市民,尤其是年长者和儿童感到困惑和难以辨别,甚至使其有跟不上时代的落差和沮丧感,这明显缺乏人文关怀。
与此同时,厕所标识设计的“艺术化”趋势,也反映了当前社会中形式主义泛滥的问题。在商业领域,许多商家为了追求所谓的“高端”或“个性化”,过度包装和设计,企图实现差异化竞争。以南京德基广场的网红厕所为例,其设计风格从“米开朗琪罗艺术风”到“赛博朋克夜店风”,耗资巨大,注重表面形式,却未干实事,忽视了厕所最基本的功能性需求。这种形式主义的设计,虽然能够吸引眼球,却无法真正提升用户体验。
关于厕所标识的设计,国家已有明确的标准和规定,应遵循其标准,兼顾功能与美观。现行国家标准GB/T10001.1—2023《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明确要求,厕所标识应使用全身男性人形或全身女性人形,并与其他符合要素组合形成图形符号。而从外形看,男性穿长裤,女性穿裙子。此外,2016年出台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也强调,公共厕所的性别标识应明显且符合国家标准。在满足基本的功能性需求后,可以适当追求美观和创新,使其具有视觉美感。例如,可以在传统的“男”“女”标识基础上,加入一些艺术元素,使其既清晰易辨,又具有设计感。
因此,厕所标识的设计和展现应回归本质,以人为本。其设计看似是一个小问题,但却涉及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所以,商家和设计师在追求“艺术化”和“个性化”的同时,不应忽视标识的核心功能——清晰指引。只有回归本质,以人为本,才能真正提升用户体验,实现设计的意义和价值。在未来,我们希望看到更多兼顾功能与美观的厕所标识设计,而不是一味追求“艺术化”和“网红化”的形式主义作品。毕竟,厕所标识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个人都能快速、方便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厕所,而不是成为网红打卡地或品牌营销工具。
来源: 红网
作者:叶智印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