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16岁学生签约做主播被索赔,别让“网红梦” 变 “噩梦”
2025-02-23 21:48:41 字号:

16岁学生签约做主播被索赔,别让“网红梦” 变 “噩梦”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梅译淳(南京师范大学)

近日,央视网公布了一则法律案例,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年仅16岁的单亲家庭女生袁梦瞒着父亲签下了十年主播合约,后因违反合约内容,被公司起诉索赔30万元。

小袁所陷入的合约风波实际上是“未成年网红”现象的一个缩影。在互联网浪潮的席卷下,网络直播行业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然而,在这繁华背后,未成年人涉足其中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正逐渐浮出水面。此次事件像一记重锤,敲响了社会对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的警钟,也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未成年“网红梦”背后潜藏的重重危机。

从法律角度来看,16岁的小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签订的合同需得到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追认。若未经父亲同意,合同可能无效。此外,30万元的违约金对于一名未成年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这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道德问题。在这一事件中,平台的责任也不容忽视。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平台为16周岁未成年人提供直播账号注册服务时,需严格审核身份并征得监护人同意。然而,部分平台为追求流量和利益,审核仅仅流于形式,放任未成年人轻易进入直播行业,为纠纷“噩梦”埋下隐患。

在社会层面,“网红梦”变“噩梦”并非个例,反映出了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对未成年人保护带来更多挑战。在互联网时代,“10后”“15后”自小触网,网络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流量经济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将成为网红视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憧憬着某天自己也可以“一夜成名”。网红本身并非贬义词,人社部公布的新职业中,网络主播榜上有名,但网络世界鱼龙混杂,陷阱、网暴等歪风邪气不会主动避着未成年人走。在流量驱动下,违法违规博眼球、博出位的现象层出不穷。一些博主引导青不仅侵害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也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为避免“噩梦”重演,家长和社会应给予正确引导。一方面,要让未成年人了解网络直播行业的真实情况,认识到成为网红并非易事,让他们明白,当网红不仅仅凭借运气,要想持续吸引关注,更需要扎实的知识积累和不断的自我提升。另一方面,要教育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帮助他们在多元环境中保持清醒理智、寻找自我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完全禁止未成年人接触网络并不现实,关键是要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让网络成为他们成长的助力,而非阻碍。这不仅需要家长和学校的教育引导,也需要平台和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平台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严格审核内容,避免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造成影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网络直播行业的监管,规范行业秩序,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未成年人的“网红梦”不能任其盲目发展,只有各方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才能让怀揣梦想的“小袁们”,在踏实奋斗中实现人生“长红”,而非在网络世界中迷失方向,陷入“噩梦”漩涡。

来源:红网

作者:梅译淳

编辑:汪敏星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