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益萍(山西大学)
2025年央视315晚会以“共铸诚信 提振消费”为主题,广泛关注衣食住行、数字经济等多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在曝光的九大案例中,与技术滥用与伦理直接相关的乱象尤为突出。
从央视曝光的案例来看,某网络公司利用AI语音合成、语义理解技术,构建日均百万级骚扰电话系统,通过模拟真人对话、分析用户情绪,AI外呼机器人实现精准营销;还有的公司通过爬虫技术,从短视频平台、直播间窃取用户手机号、社交账号,甚至实时抓取运营商后台数据;某获客软件,帮助商家监控和偷取同行的直播带货数据,每日处理100亿条用户信息,打上3800种标签后明码标价出售。技术在此过程中沦为“套路化”欺诈的工具,消费者对平台经济的信任被系统性瓦解。
AI技术催生不合规程序层出不穷,不法分子利用各种人工智能搭建爬取、诈骗平台。而多行业、跨领域的复合型问题使得监管识别应对不暇、极容易陷入治理的被动局面,而诸如此类的实例在巨额暴利下只多不少。“创新在前、规则在后”,这种技术创新的飞跃与与伦理规则的追赶导致的失衡,使得技术应用常游走于法律与伦理的灰色地带,为灰色地带提供了生存空间。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数字衍生的新问题也要用数字手段治理,划定技术应用的“警戒线”。 针对AI、大数据等前沿领域建立新的机制,可建立算法透明化登记机制,要求企业向监管部门提交算法核心参数与风险评估报告,并向社会公开关键信息。对数据黑产链条上的技术开发者、平台运营两方实施连带处罚,以责任构织多元共治的“约束网”, 打破“技术无罪”的侥幸心理,引导技术向善。
技术发展若脱离伦理缰绳,终将碾碎消费者信任的基石。当智能客服以“贴心服务”之名窃取隐私、网络爬虫将个人信息标价贩卖,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修补漏洞,而是从技术研发到制度管控的全面革新。让企业在盈利时多一份敬畏守住底线、执法者在监管中多一把标尺标明,消费者才能在点击“同意”时多一分安心。毕竟,守护消费信心不能仅靠一年一度的曝光,全面精准的制度护航与各方共治才能真正“共铸诚信,提振消费”。
来源:红网
作者:兰益萍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