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伦森(宁夏大学)
3月15日,湖北经视直播记者亲身体验云南低价“双人游”,揭开了一场名为旅行实为“购物地狱”的荒诞剧:行程缩水、强制消费,六天五晚的行程实际游玩时间只有14个小时,却在购物点花费了10个小时;导游辱骂威胁,699元的旅游团最终变成3996元。
低价双人游骗局早已屡见不鲜,其本质就是一场披着低价外衣的旅行陷阱。旅行社以远低于成本的报价吸引游客,再通过层层加价、强制购物填补亏空,榨取更多。在报道中,记者还未入住便以“古城维护费”“保险费”“旅游团体票”等名义追加了980元,后续更被强迫购买翡翠、茶叶等商品。在表示不愿购买的意向后,甚至遭导游辱骂“不买就滚蛋”。
在这场低价游的骗局下,我们最先看到的便是辱骂乘客、逼迫乘客购物的导游。究其根本,在低价游的骗局中,导游并非“设局人”。很多导游没有工资和五险一金,其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带团补助与佣金,游客的购物消费数额直接影响导游收入。导游在该现象中在一定程度上同样处于被动地位。无疑,旅行社是背后的主导者,是低价游骗局的设局者。
尽管云南文旅部门已多次对该现象进行整治,但仍无法根除。其原因在于涉事旅行社多由外地旅行社组织,合同、收款、服务链条分散,本地执法部门难以溯源,跨区域监管难度大。同时,由于违法成本低,旅行社即便被曝光,也依然可以“改名换姓”,“重出江湖”。
低价游现象的根本原因表面看是多方失责,实际在于“低价揽客-购物回扣”这一畸形运营模式本身。导游受制于运营模式强制游客购物,旅行社因这种运营模式的高利润而前赴后继。如果想要根除这一现象,就只能从这一畸形的运营模式下手:保障导游的基本利益,切断导游收入与购物利益的链条;将大肆宣传低价游的旅行社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参考旅游业协会发布的成本价,设立红线和举报机制,对违规旅行社、导游及购物店顶格处罚;积极推动行业转型,发展文化体验、生态旅游等高质量产品,以摆脱对购物回扣的依赖。
旅游本应是探索美景、放松身心的体验,而非一场充满胁迫与算计的“荒野求生”。唯有打破畸形利益链、重塑行业生态,方能真正实现“诗与远方”的价值回归。
来源:红网
作者:李伦森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