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直播带货引发“踢皮球”闹剧,谁来保障消费者权益
2025-03-13 21:55:57 字号:

直播带货引发“踢皮球”闹剧,谁来保障消费者权益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刘香妤(山西大学)

3月9日,多位网友反映,直播间主播称69.9元可买8盒蓝莓,但他们收到货后却发现,每盒仅有几颗蓝莓。3月10日,卖蓝莓的网店店主对记者表示,他们只负责接单不负责发货,自己也是受害者。山东一位网友表示,他在直播间69.9元买的8盒100克蓝莓,而每个盒子里面竟然只有5颗蓝莓。四川成都一位网友则在评论区表示,她收到的蓝莓也是这样,当即退款。(3月11日 《现代快报》)

直播带货对消费者和商家而言,原本是件“互利双赢”的好事:消费者能跳过中间商,直接从源头商家手中购买到优惠的产品;商家通过直播平台拓宽了销售渠道,既能直观展示商品,又能够与消费者实时互动,极大地提高了成交率。然而近年来,直播带货出现了诸多乱象,问题已经从商品质量安全领域,蔓延至宣传、定价、服务等多环节,形成连锁反应。

在此次事件中,消费者被直播间优惠的商品价格吸引而下单,收到的却是严重缺斤少两的商品。网店、招商团长、发货商等多方互相推诿,均不愿承担责任,致使事件最终演变成一场“踢皮球”的闹剧。在笔者看来,网店自称“受害者”,招商团长只负责对接主播和货源,发货商对实际情况并不知情,三方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但这种集体“甩锅”行为的背后,受伤害的最终还是广大消费者。此事件不仅折射出直播带货产业链的乱象,更暴露出相关商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漠视以及直播平台监管的缺失。

截至目前,江苏、山东、四川等地多位网友都反映了同样的遭遇。在直播带货热潮下,相关产业链迅速发展扩大,但配套监管却存在滞后性的问题。对此,唯有明确各方责任归属,才能避免“踢皮球”推责事件再次发生。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应条例界定主播、商家等各方责任,例如规定验证主播资质的审查标准,保证其对宣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以及网店进行自检以保证商品质量和品控等。

另一方面,直播平台作为直播带货的核心载体,更应承担起严格检查商家资质、商品质量及其真实性的重任,但现实却是其监管与审核存在着诸多不足,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阻碍了直播带货行业的健康发展。3月10日下午,平台工作人员表示,对于顾客和商家的反映,他们会先进行调查。但不可否认的是,平台的调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眼下的带货难题,平台应当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核心,加强对商家的管理监督力度,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及时弥补漏洞、降低风险。

直播带货陷入责任推诿困境,消费者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唯有相关部门完善管理机制、带货平台加强预防监管,双方合力才能真正使直播业态回归“所见即所得”的交易常态。

来源:红网

作者:刘香妤

编辑:汪敏星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