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网络虚假摆拍泛滥,莫让“流量”淹没真相
2025-03-14 15:22:10 字号:

网络虚假摆拍泛滥,莫让“流量”淹没真相

73f065212ebb4003ac55da8767c0d3dc.jpg

□边润霄 (长沙理工大学)

近日,一段男子自称“在省级机关工作、年收入35万到40万”的相亲视频,引发关注。3月13日,成都武侯公安发布警情通报,经调查,该视频系外省某“恋爱科技”有限公司为实施网络引流牟利,通过虚构事实招募人员、编造身份信息等手段策划制作的虚假内容。目前,涉案6人均依法被行政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3月13日 央视网)

视频中,男子李某用同一套话术、同一身装扮,甚至背景都大同小异,宣称自己“定居太原”“定居成都”等。对此,评论区网友纷纷提出质疑,事件也愈发扑朔迷离。直至涉案人员被司法机关依法拘留,摆拍真相才浮出水面。

在该事件中,演员娴熟的话术为观众编造了一个“完美谎言”,其背后的策划公司为了流量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他们毫无底线地踩在社会的敏感点上,为受众“量身打造”出“高颜值、高收入、情绪稳定”的虚假人设。妄想凭借婚恋市场的热度“分一杯羹”,通过贩卖婚恋焦虑来谋取不当利益。一旦这个剧本试水成功,又会有无数个复制粘贴的剧本大量涌现,良知和真理则被流量淹没。

从“猫一杯事件”到“卖惨助农”,从“外卖小哥被各种刁难”到“一觉醒来相亲对象在床边”等,虚假摆拍已成为网络上不可忽视的乱象。不难看出,由于虚假宣传违法成本低、获利巨大,不少人铤而走险,将网络世界搅得乌烟瘴气。然而,当婚恋被编造为流量剧本、当助农被打造成带货幌子、当无数个被刻意捏造的热点泛滥时,人间信任真情何在?互联网的底线能否守住?

网络从来不是法外之地。互联网设立之初,是为了让更多人发声,共享资源、分享生活。为维护清朗的网络环境,相关监管部门应为自媒体领域划定明确红线,建立规范管理机制;网络平台要改进算法机制,强化溯源管理,不让虚假视频成为“漏网之鱼”;而公众则需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保持清醒认知。当有热点事件发生时,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让子弹飞一会儿”,不盲目跟风点赞、转发。如此,才能还互联网一片净土。


来源:红网

作者:边润霄

编辑:刘经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