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外卖小哥救人后痛哭,为何触动人们的心?
2025-03-14 18:23:19 字号:

外卖小哥救人后痛哭,为何触动人们的心?

73f065212ebb4003ac55da8767c0d3dc.jpg

□徐子雯(山西大学)

近日,河北保定街头一幕引发全网触动:外卖小哥杜金城在送餐途中发现一名醉酒男子横卧路边,他果断停车施救,将其叫醒后情绪崩溃、掩面大哭。随后哽咽地说出 “把我吓坏了知道不,我爸当年就是这么没的”。(3月11日 人民日报)

在该事件中,骑手杜金城的善举并非偶然的“一时兴起”。他往返该街头的特别留意,跪地呼喊男子时的焦急恳切、数次重复的“吓坏我了”,乃至确认安全后的掩面痛哭,这一切都源自于一个儿子面对父亲猝然离世的遗憾。早年父亲的悲剧成为他心头不可磨灭的一道烙印,如今他在街头对陌生人的全力救治,既是对父亲迟到的“情感补偿”,也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自我救赎”。

该条视频记录下了骑手杜金城从骑车靠近到离开的全过程,但是深思过后,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为何更早发现醉酒男子的拍摄者没有施以援手?为何只有骑手杜金城义无反顾地上前施救?有人感叹,“换作我起码要录着视频才敢靠近”,有人反思“我们是否习惯了对‘呼救’冷眼相待”,更多的人则从外卖小哥的赤忱心中,窥见了人们对“温情社会”的渴求。

诚然,如杜金城与醉酒男子的事件或许不多见,现实中关于“扶不扶”的伦理问题依然存在,施救者可能存在面临纠纷风险与道德压力。但是,当所有人都披上“利己主义”的皮囊,对他人的“求救”冷眼旁观,命运的“回旋镖”是否有一天会正中自己的眉心。当然,若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仅依靠个体的道德与勇气不足以支撑起社会互助的常态。因此,在呼吁“人性之善”的同时,“制度之善”也亟需跟上。只有在完备的社会制度保障之下,才能真正做到让“善举”不成为“枷锁”,让“呼救”切实得到应答。

此外,保定街头的故事也让我们探寻到一个重构城市文明的切口。外卖员、跑腿以及快递员每天穿梭于街头巷尾,可以称得上对城市的动态“了如指掌”。那么,他们是否可以成为城市安全的“哨兵”呢?倘若企业平台介入,将急救培训纳入外卖骑手的职业培训,是否能够避免更多如同杜金城父亲那样的悲剧的产生呢?

骑手杜金城的眼泪流进了每一个观看过他的视频、了解过他的事迹的网友心中,即使面对再匆忙的生活节奏,也总会有一束光照进人们心中最黯淡的角落。而这一事件,不仅是一次回溯时空的自救,更是一次社会善举和正能量的传递。

来源:红网

作者:徐子雯

编辑:刘经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