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依婷 (西南科技大学)
近日,一则“有顶流明星在澳门输了10亿”的信息在互联网平台传播,相关话题频繁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公安网安部门查明,网民徐某强(男,36岁)为博取流量、谋取非法利益,利用AI制作了标题为“顶流明星被曝境外豪赌输光十亿身价引发舆论海啸”的谣言信息,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外发布,造成谣言迅速传播扩散,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公安机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徐某强处以行政拘留8日处罚。(3月14日 人民日报 )
在互联网时代,流量意味着经济利益。一些自媒体、营销号为了博眼球与获取流量,故意制造耸人听闻的谣言,而在网络空间中,公众又容易受到群体心理的影响,当某个谣言被大量转发或评论时,个体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加入传播行列,形成“从众效应”,所以谣言一旦形成便来势汹汹。近年来网络谣言本就屡禁不止,而AI技术的进步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造谣的成本和难度,这无疑提高了谣言治理的难度。
在笔者看来,谣言治理需“防”字当头,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俗话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对于谣言的受害者来说,他们想辟谣,不仅要找到谣言的源头,还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反驳谣言、进行自证。此外,一旦谣言被广泛传播,公众往往会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即使后续有辟谣信息,也难以完全消除这种印象,所以辟谣信息的传播往往不如谣言那样迅速和广泛。很多受害者因为谣言遭受网络暴力,这会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即便最后辟谣成功,造谣者被法律惩处,但他们受到的伤害却不会消失。除此之外,有关食品安全、公共服务的谣言,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要想削弱谣言的危害,不能只靠事后惩处,更要将其从源头扼杀。
想要做到预防性治理,首先要明确网络平台的责任。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网络平台要成为谣言治理的第一道“防火墙”。平台应建立健全的内容审核机制,利用人工审核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用户发布的内容进行实时监控和过滤。尤其是对涉及明星、灾难这类的敏感话题,应加强审核力度,严禁伪造、断章取义的信息传出。
对于公众而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切勿成为传播谣言的推手。同时,发现谣言后人们也应及时举报,帮助平台快速识别和处理虚假信息。只有做到预防性治理,才能把谣言的危害控制到最小,还民众一片清朗的网络空间。
来源:红网
作者:周依婷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