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易恒 (山西大学)
近日,00后汤女士从深圳辞职转行成为重庆大山护林员的经历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她于2022年开始从事护林工作,自称是一名林业技术人员。其职业转变的契机源于对山火破坏植物的痛心,她认为这份工作“有意义”,且父母观察到她在新环境中变得更快乐,逐渐转而支持她的选择。(3月12日 大象新闻)
其实,近年来,像汤女士这样“逃离大城市”的职业转业青年不在少数。如曾在广东当幼师的99年少女严叶荟辞职回乡,成为一名乡村讲解员;贵州95后青年黎复宏大学毕业工作几个月后,选择辞职回家创业,酿造米酒。这些现象共同反映出当代部分年轻人正在突破职业选择的地域崇拜,不再受制于地区的高低贵贱,只求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
就业地域崇拜的淡化,其主要的原因是城市化热潮的冷却,以及逆城市化浪潮的兴起。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从欠发达地区涌入发达地区,这些大城市逐渐进入一种高压状态。交通拥堵、竞争激烈、房价飙升,这些问题不断的考验着外来人口的抗压能力。随着压力的增大,青年在就业时开始三思而行,进军大城市已不再是最优解。在城市内卷倒逼下,农村“价值洼地”得以凸显。乡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舞台,农业农村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沃土。农村能够成为青年人的试验地,年轻人带着技术返乡,将城市积累的经验与农村资源相结合,开辟出一块创业新天地。
对于年轻人而言,返乡择业不再是退路,而是“弯道超车”的新赛道。传统的功利主义就业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考试要拿第一,工作要找最好,前途必须无量,无论风雨路遥。人生仿佛是一条单行轨道,只能一直向前而永不停歇。
而汤女士的职业选择给出了不一样的新答案:人生并非轨道,而是旷野。年轻人能进军大城市的钢铁森林,更能激流勇退投身于家乡的“绿树成荫”。回乡就业虽然舍弃了大城市的优渥环境和发展前途,但也摆脱了城市的高昂生活成本和“996”的工作压力,收获一份对工作的热爱赤诚。正如汤女士表示“看到绿油油的树就让她开心”。
其实,当代年轻人不必执着于挤破脑袋扎根大城市,激流勇退何尝不是一种勇敢。脱下厚重的“长衫”回归家乡,在时代机遇中创造自己的未来,同样能够书写人生的精彩。
来源:红网
作者:蔡易恒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