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琳(西南科技大学)
近日,一则“老板要求员工每天发朋友圈否则扣钱”的新闻引发热议。3月25日,河南安阳的一名00后小伙在2月拿到工资之时发现被克扣了690元,在查看明细发现自己被扣钱的原因是“未转发工作朋友圈”后,该小伙表示“我个人的朋友圈,我为什么每天要发工作信息”。据记者调查,该公司要求员工每天早晚各发一次朋友圈,并且一天进行两次检查,没有转发的员工每次扣15元,也就是一个月最多会扣900元。目前,在经协商后老板退回了克扣费用,当事人已离职。(3月26日 紫牛新闻)
本应是个人分享生活琐碎、记录美好瞬间的朋友圈,如今却开始逐步沦为“工作圈”。尤其在此类发圈行为成为一种强制要求之际,我们应该看到,职场管理正在一步步打破员工的生活边界,肆意挤压其生活空间。
如今,不少企业将员工的朋友圈视为企业免费宣传的阵地。从企业产品的推广文案,到行业资讯,再到公司领导的宣讲视频,员工的朋友圈被各种各样的工作信息填满。更有甚者,部分企业还会设立严苛的相关考核标准,不按要求发圈就扣工资、罚绩效。为了保住薪资,员工们只得被迫营业,默默咽下心中的不满。
追本溯源,朋友圈变“工作圈”的背后是职场管理的严重越界。从本质上讲,员工与企业之间是建立在雇佣基础上的合作关系,诚然,员工与企业签订的也是“劳动合同”,而非“卖身契”。在此情况下,员工在工作范围内有着完成自己工作的义务;但在工作之余,员工理应拥有自己工作外的私域空间。而朋友圈作为员工私域空间在网络上的一种延伸,其使用权自然也不应受到侵犯,企业强制要求员工发圈的行为也是对契约精神的一种破坏。
想要扭转这一局面,还需多管齐下。首先,企业必须及时转变管理理念,尊重员工的隐私与生活空间,减少此类“员工被迫发圈式”推广方法,积极寻求更加专业与合法的宣传途径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再者,员工在遭遇此类强制发圈要求困境之际,要增强自身维权意识,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对企业的不合理要求说“不”。此外,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此类现象的重视,一旦发现企业有此类侵权行为,立刻警告,并予以相应惩罚,以形成有效威慑。
朋友圈不应沦为“工作圈”。让朋友圈回归记录生活,让工作与生活泾渭分明、各归其位,这既是员工最真切的心声,也是构建健康职场生态的必由之路。
来源:红网
作者:黄爱琳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