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应警惕“暴躁老祖宗”视频背后的过度文化消费风险
2025-03-29 18:36:23 字号:

应警惕“暴躁老祖宗”视频背后的过度文化消费风险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李佳玲(山西大学)

近期,“暴躁老祖宗”系列视频凭借独特的“AI复活”技术,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热潮。这些视频通过将历史人物“人格化”,以幽默、暴躁甚至反差的语气与当代年轻人对话,迅速吸引了大量关注。然而,在这场看似热闹的文化现象背后,我们是否应该冷静下来,思考其背后是否存在过度文化消费的问题?

当历史成为一种消遣,在娱乐狂欢中,感官刺激便占据人们的大脑。通过AI技术,历史人物被赋予了现代人的语言和情感,甚至被塑造成“暴躁”“毒舌”的形象。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吸引眼球,但大量同质化内容也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历史人物之所以被铭记,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言行,更是因为他们所代表的精神和价值观。但是在这些视频中,历史人物往往被简化为一种娱乐符号,他们的言行被剥离了原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成为一种供人消遣的谈资。上海师范大学王宏超教授认为,此类视频能激发年轻人对历史的兴趣,但若仅停留在表层娱乐,可能弱化历史的厚重感。

此类视频中,如果只是片面地迎合大众的娱乐需求,将历史人物简单地“商品化”,便容易忽视其中的文化的深度和内涵。短期来看,这种文化消费的模式,虽然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关注度,但从长远来说,却可能导致文化的浅薄化和同质化。当历史和文化被简化为一种娱乐形式,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便容易被忽视和遗忘。娱乐化削弱了历史的严肃性和教育意义,也容易导致年轻一代误读历史。

面对“暴躁老祖宗”视频的流行,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娱乐和消遣,更需要冷静。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历史和文化不仅仅是娱乐的素材,更是我们理解和塑造自身的重要资源。其次,我们应该警惕文化消费的陷阱,避免将历史和文化简化为一种商品。在享受科技与文化结合带来的乐趣的同时,我们更应该重视其背后的深度和内涵,追求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文化体验。再者,要对优秀传统价值观多一份敬畏和传承。

总之,“暴躁老祖宗”视频的流行,让我们得以与老祖宗进行一场欢乐对话,但也应在欢笑之余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来源:红网

作者:李佳玲

编辑:汪敏星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