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莫让小商品“缺斤少两”透支消费者的信任
2025-03-03 18:03:56 字号:

莫让小商品“缺斤少两”透支消费者的信任

73f065212ebb4003ac55da8767c0d3dc.jpg

黄晓仪 (西南科技大学)

3月1日,山东烟台一大学生网购了100只一卷的垃圾袋,拆开清数后却发现仅有38只。事后,商家进行了部分退款,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3月2日 长沙政法频道)

网购日用品缺斤少两并不罕见,标注300张的抽纸实为100抽,500根棉签到手380根……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网友发布“避雷帖”,甚至有消费者表示"以后买什么都要数一个"。当消费者发现垃圾袋缩水之后,显露的不仅仅是商家违背契约精神、欺诈消费者的面目,更折射出网购背后岌岌可危的诚信危机。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缺斤少两的不诚信行为是对消费者利益的直接损害,使消费者遭受经济损失。单个商品的经济损失可能微不足道,但长此以往,消费者对商家和网购平台的信任将逐渐崩塌。难道以后消费者每次网购都需要对商品进行清数才能够保障自身的利益吗?由此,网上购物不再便捷、消费者的热情被打击,当消费者寒了心,由消费者支撑起来的市场也必然降温。

从市场的角度看,诚信是商业活动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石,是维持良好商业关系的关键。部分商家利用日用小商品难清点、价格低的特点,偷偷减量,试图“浑水摸鱼”。这种行为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诚信的商家通过缺斤少两的手段打“价格战”,使得诚信商家在这种不公平竞争中反倒处于劣势,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一旦这种风气蔓延开来,更多商家为了利益进行效仿,市场的诚信体系与健康生态都将遭受严重破坏 。

从社会角度看,“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句古训意义深远,然而当下,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不诚信行为却一再滋生倘若这类细微的不诚信现象得不到及时且有效的遏制,社会公序良俗的构建便会成为无本之木,人们对于社会诚信状况也将丧失信心。就拿近期几元小商品 “缩水” 这类事件来说,其表象或许只是个别商家的逐利行径,但深挖根源,实则是平台监管的忽视与市场监管部门的缺位共同催生的复杂问题。

一个秉持诚信原则的商家,能够凭借良好信誉赢得消费者的长期青睐与支持,实现可持续盈利。与之相反,那些不诚信的商家,或许能在短期内因不正当手段获取些许利益,可从长远视角审视,其商业信誉将如危楼般摇摇欲坠,最终被市场淘汰。当商家将100只垃圾袋缩水至38只时,缩水的不仅是商品数量,更是整个社会的诚信底线。几块钱的小商品缺斤少两,看似事小,却是在透支消费者的信任。

重建诚信,单靠消费者练就“火眼金睛”远远不够。商家必须坚守道德底线,将诚信经营作为立足市场的根本准则;平台则应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加大对商家行为的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的审核与监管机制。绝不能让诸如“缩水的垃圾袋”这类看似微小的事件,成为压垮诚信社会大厦的关键“稻草”。



来源:红网

作者:黄晓仪

编辑:刘经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