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超 (湖南科技学院)
近日,据《工人日报》报道,随着经济发展和家庭结构的转变,不少家庭面临育儿与工作的双重压力,特别是3岁以下幼儿的托育难题,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乳儿班”等新兴托育服务正为双职工家庭带来新的选择。报道中提到,倪赛男是深圳的一名技术人员,孩子出生后,她一边要适应工作节奏,一边要应付孩子的各种突发状况,比如感冒发烧、老人体力不支等。这种“两头烧”的日子,让她直言“苦不堪言”。
类似的托育困境,我相信很多双职工家庭都深有体会。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不能上幼儿园就需要全天照顾。家里老人帮不上忙,育儿嫂价格高且不一定靠谱,父母只能自己顶上。结果就是,工作受影响,家庭矛盾增多,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乳儿班”等托育服务的出现,确实给很多家庭带来了希望。报道中提到,托育机构根据孩子的年龄分班,提供专业照护和早期教育。比如倪赛男把孩子送到托育园后,不仅能安心工作,还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顾。托育服务不仅缓解了家庭矛盾,还让孩子在语言能力和独立性上有了显著提升。
听起来,托育服务简直是双职工家庭的“救星”。但问题是,这种服务真的能普及吗?目前托育服务的价格并不低,一线城市的平均月费在5500元以上,加上餐费和其他开销,一个月可能要上万。对于普通工薪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更现实的是,很多家庭虽然有送托需求,但实际入托率却很低。原因很简单:价格太高,供给不足,监管也不完善。简单地来说,托育服务现在更像是“奢侈品”,只有少数家庭能负担得起。
面对这些问题,国家也在积极出台政策。比如2024年10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支持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希望通过财政投入、税收优惠等措施,降低托育服务的成本,让更多家庭能负担得起。这些政策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效果如何,还需要时间来检验。毕竟,托育服务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涉及到场地、设施、专业人才等多个方面。比如,很多托育机构面临场地紧缺的问题,专业护理人员的培养也需要时间。
总之,托育服务是一个好的开始,但它还需要更多的支持和规范。希望未来,更多的双职工家庭能真正享受到托育服务带来的便利,不再为“带孩子还是拼事业”而纠结。
来源:红网
作者:朱美超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