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偏方”非“良方”,切莫拿生命“试药”
2025-04-10 17:09:58 字号:

“偏方”非“良方”,切莫拿生命“试药”

d342b11e901a40fd95bd51c356276f7d.jpg

李绮思(大理大学)

近期,浙江杭州一名怀孕34周的孕妇小丽(化名)因皮肤瘙痒、红疹问题,听信亲戚“热毒需祛”的偏方,自行采摘俗称“坟头草”的独脚金煮水饮用。但该草药实际含有毒性成分,导致小丽出现严重肝损伤(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胎儿也因急性窘迫被迫早产。经医院抢救,母子脱离生命危险,但小丽需接受后续人工肝治疗。(4月8日 《都市快报》)

这一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现代医学发展迅速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人听信民间偏方,将自己和家人置于危险之中。小丽本是为了缓解孕期的不适,却因为不熟悉草药毒性、盲目信任偏方而酿成大错。孕期本就是特殊生理阶段,孕妇的身体对外界的影响更为敏感,任何不当的饮食或药物摄入都可能对母体与胎儿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饮食与用药方面必须慎之又慎。

深入剖析这起悲剧,不难发现其背后隐藏着公众健康知识普及的短板。一方面,大众普遍存在 “草药天然无害” 的错误认知,忽视了许多野生草药含有毒性成分这一关键事实。即便部分草药确有药用价值,其使用也有着严格规范,从剂量把控、炮制方法到适用症状,每一步都需专业指导,绝非随意采摘煮水饮用这么简单,随意尝试,无疑是在拿生命冒险。另一方面,“偏方治大病” 的错误观念在一些人群中根深蒂固,导致人们在面对疾病时,往往不经科学验证,便轻易尝试各种未经证实的民间土方,从而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此次事件也揭示了当前孕期保健科普工作的不足之处。孕期女性身体经历剧变,各类不适频发,若缺乏系统、科学的健康知识指导,极易陷入“病急乱投医”的困境。因此,相关部门、医疗机构及媒体平台理应扛起科普大旗,加大孕期健康知识的普及力度。应通过社区讲座、线上科普、孕妇学校等多元渠道,向广大孕妇详细讲解孕期常见症状的正确应对方法、安全用药知识,以及盲目使用偏方的巨大危害,从而切实提升孕妇群体的自我保护意识与科学素养。与此同时,孕妇的家人也要多关心孕妇,更要在出现不适时,坚持科学就医原则,共同守护母婴安全。毕竟,孕育新生命不仅是孕妇个人的事,更关乎整个家庭的幸福与未来。

最后,正如医生反复提醒的,春季山间野草种类繁杂,千万不可随意采摘、食用不熟悉、易认错或受污染的中药、野菜等。特别是涉及孕妇、儿童这类特殊群体的健康问题,保持高度警惕,坚决摒弃“偏方思维”。一旦身体出现状况,应第一时间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严格遵循科学的治疗建议。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避免类似悲剧再度上演,为每一个家庭的健康与幸福保驾护航。

来源:红网

作者:李绮思

编辑:刘经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