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万元奖励能否换来婚姻的春天?
2025-04-27 21:33:08 字号:

万元奖励能否换来婚姻的春天?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李子慧(湖南科技学院)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适龄婚育,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奖励结婚。根据广州日报4月15日报道,广州市白云区龙归南岭村日前出台《初婚奖励实施方案(试行)》,规定双方或一方为本村户籍股东成员的初婚夫妻,最高可申领4万元奖金。(4月26日 大皖新闻)

就人口普查数据而言,我国结婚登记人数连续9年持续下降。在国家大力提倡适龄婚育的背景下,从2023年4月绍兴市上虞区推出的“对每对在上虞区登记结婚的夫妇给予价值1000元的礼包”政策到2025年4月白云区龙归南岭村初婚夫妇可最高申领4万元奖金的方案,本质上都是地方政府为了阻止结婚率断崖式下跌使出的真金白银缓解剂。从表面来看,这些奖金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新婚夫妻的经济压力,让他们在迈向婚姻殿堂时能稍微轻松一些。那么,这些看似对症下药的举措真的发挥作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当代青年对婚姻的犹豫,远非金钱补贴可解。一方面,住房、教育、医疗与婚姻捆绑挂钩,而一线城市房价与收入不成正比,职场对育龄女性的隐性歧视,996模式下育儿时间的挤压,构成了一个远超4万元补贴的“生存不等式”。正如网友所言:“发钱不如多发点假期,降降房贷利率。”

另一方面,Z世代成长于物质丰裕、信息爆炸的时代,更倾向于将婚姻从“人生必选项”降级为“可选项”。这种价值转向背后,是年轻人对自我实现、生活掌控权的执着。当政府试图用奖励重构婚育秩序时,或许更该思考:如何让婚姻本身具备吸引力,而非仅靠外部刺激维持仪式感?

真正撬动婚育困局,需从“发钱鼓励结婚”转向“拆解婚姻风险”。首先要完善法律保障,让公众在面对财产分割、家庭暴力等潜在问题时更有安全感,确保婚姻关系中的各方权益特别是弱势方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其次,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年轻人的生活压力。例如,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降低年轻人的购房成本;提供更多的育儿补贴和教育资源,减轻家庭的育儿负担。再者,营造更友好的职场环境,通过完善生育友好型用工政策、推广弹性工作制、加强就业性别平等监管等方式,减少育龄女性的职业发展顾虑。

当政策设计从“奖励个体”转向“优化系统”,从“催婚催生”转为“减负赋能”,青年一代对婚姻才会更有信心,婚育困局也将得到有效改善。

来源:红网

作者:李子慧

编辑:刘经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