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最美通缉犯”出狱成网红?岂容娱乐消解法律尊严
2025-04-28 18:18:49 字号:

“最美通缉犯”出狱成网红?岂容娱乐消解法律尊严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郑心音(四川外国语大学)

四川绵阳女子卿晨璟靓因参与“酒托”诈骗被通缉后被捕入狱,但因高颜值而走红网络。近日,在出狱后,她以“最美通缉犯”的标签高调进军直播行业并收获大量流量,但在短短数小时内遭遇账号封禁。(4月27日 光明网)

当下,流量至上的风气甚嚣尘上,以违法犯罪为噱头博取流量的卿晨璟靓绝非个例。部分网红或是编造凄惨身世卖惨,利用公众的同情心骗取打赏,将网络平台变成了敛财的 “秀场”;或是在视频中进行危险违法行为,例如未经许可擅自使用无人飞机、违法穿越自然禁区等等。这些行为背后,都是对流量的盲目追逐,更是对社会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的极端漠视。

卿晨璟靓的转型之路,本质是抓住公众娱乐猎奇的心态,用犯罪经历博取流量。她在直播中反复强调“大牢出来的女人”“最美酒托”的身份,甚至将通缉令照片设为头像,直言“想听监狱故事就加粉丝群”。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随着娱乐化媒介兴起,公共话语权逐渐以娱乐形式出现,严肃议题被消解,新闻等逐渐成为娱乐的附庸。当把严肃的犯罪问题转化为娱乐化谈资,公众对犯罪行为的批判意识会不自觉弱化。

除此之外,这种将违法犯罪经历当作噱头的行为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通缉令本是严肃的法律文书,承载着维护社会秩序、打击犯罪的重要使命。当卿晨璟靓将通缉令作为直播“亮点”,将其娱乐化处理,促使其成为一场“审丑”游戏,这不仅是对法律尊严的亵渎,更是对受害者和社会公序良俗的二次伤害。长此以往,整个社会的法治信仰都将受到影响,法律的震慑力和教育功能也将大打折扣。

在互联网时代,流量确实意味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但其绝不应成为纵容错误行为的温床。平台迅速封禁其账号,彰显了对这类不良内容的零容忍态度,也为行业树立了正确导向。浪子回头本值得肯定,但这种肯定必须建立在尊重法律和坚守道德底线之上。唯有强化平台责任、加强监督管理,引导公众理性审视娱乐与严肃的边界,提升大众的媒介素养和法治意识,才能真正革新网络环境,让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在互联网空间中传播。

来源:红网

作者:郑心音

编辑:刘经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