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第三方测评失真,莫让虚假“指南”成消费“陷阱”
2025-04-21 20:14:53 字号:

第三方测评失真,莫让虚假“指南”成消费“陷阱”

73f065212ebb4003ac55da8767c0d3dc.jpg

□段文金晶(西南科技大学)

当下,不少消费者消费时为了避免踩坑,往往先到社交媒体上看第三方测评或建议再下单。但不少读者反映,有的测评不公正,让消费者直接踩了坑。这些不公正的测评,有的甚至没有做过实际测评,虚构测评结果。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张倩介绍,个别测评博主、测评公众号在未经实际测评且无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发布虚假的测评信息,该行为不仅会误导消费者,还可能侵害相关主体的名誉权,破坏正常市场秩序。(4月21日 《人民日报》)

部分测评博主和公众号为了流量和利益,毫无底线地虚构测评结果。他们或许从未真正接触过产品,却凭借着臆想和夸大其词的描述,误导消费者做出错误的购买决策。当消费者满心期待地拿到依据这些虚假测评购买的产品,却发现与描述相差甚远时,不仅浪费了金钱,更耗费了时间和精力。这些虚假测评,就像一个个精心编织的骗局,将消费者引入消费陷阱中。

虚假测评的危害远不止于此。对于被恶意抹黑的企业而言,不实的测评内容可能导致其声誉受损,销量下滑,甚至面临生存危机。一个优秀的产品,可能因为一篇毫无根据的差评测评,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这对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同时,虚假测评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那些靠虚假宣传获得流量和销量的不良商家靠此得以获利,而真正用心做产品的企业却难以得到应有的回报,长此以往,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都会受到冲击。

第三方测评乱象频生的背后,是利益的驱使和监管的缺失。在流量至上的时代,部分测评者为了吸引眼球、获取广告收益,不惜违背职业道德,放弃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商品进行测评。而目前,对于第三方测评的监管还存在诸多空白和漏洞,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导致一些不良测评者有恃无恐,愈发肆意妄为。

要遏制第三方测评乱象,还消费者一个真实可靠的消费参考环境,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这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应加快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第三方测评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虚假测评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还需要平台方切实履行审核责任,加强对测评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审核,建立严格的测评账号管理和内容审查机制,对违规账号进行严肃处理。

消费者层面也要提高自身警惕,增强辨别能力,不要盲目相信某一个测评结果,应多渠道了解产品信息,理性消费。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有效遏制第三方测评乱象,让第三方测评真正成为消费者值得信赖的“消费指南”,而不是令人恐惧的消费“陷阱”。

来源:红网

作者:段文金晶

编辑:吴海刚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