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书灿(湖南科技学院)
4月20日晚,2025三毛散文奖之夜颁奖活动在三毛故乡浙江定海举行。现场,三毛家人、评委嘉宾、三毛粉丝、西班牙华人侨团等出席2025“三毛散文奖之夜”颁奖活动。
笔者了解到这一则消息,是在“浙江宣传”微信号上,一时间,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与情愫被悄然唤起,让我不禁自问,我们究竟为什么怀念三毛?
在20世纪末那股“文学热”的浪潮里,“三毛热”绝对是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哪个文艺青年的青春里,没有邂逅过那个灵动自由的三毛呢?在泛黄的书页间,她用文字为一代人打开了一扇通往远方的窗。彼时,我们的父辈还深陷平凡生活的琐碎,而这个来自舟山的姑娘,已经背上行囊,踏上了流浪的征途,将地球仪上的陌生地名变成了一个个鲜活可感的故事。她在德国歌德学院啃着硬面包学德语,在撒哈拉沙漠与荷西举办了一场简单却浪漫至极的婚礼 ,她把“流浪”酿成了甜蜜的蜂蜜水,让无数人明白,原来诗意不必远寻,破铜烂铁也能开出玫瑰。
三毛是一代人的“精神GPS”,为在生活里迷失方向的人绘制了一张人生地图。她的文字里,有对自由的极致追求,有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更有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她笔下的撒哈拉,不只是一片荒芜的沙漠,更是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神秘与浪漫的世界。她与荷西的爱情,质朴又热烈,在艰难的沙漠生活中相互依偎,共同将日子过成了诗。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融入文字,读者仿若能透过纸张,触摸到她的心跳,感受她对世间万物的悲悯与热爱。她随性、真诚,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这种真实在文学作品中是如此珍贵,就像一股清泉,淌进了无数读者干涸的心灵。
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我的人生我做主”的果敢。无论是跨专业求学的探索,还是与荷西传奇婚恋的抉择,又或是遍历山河的生活方式,她都在坚定地践行着自己的选择。她曾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这般对生命体验的执着追求,怎能不让人动容?她就像撒哈拉沙漠中一匹肆意奔腾的骆驼,自由而不羁,无惧世俗的眼光,勇敢地奔赴自己的人生。
故乡,是三毛永远的牵挂,也是她流浪灵魂的最终归宿。她虽漂泊四海,但心中始终装着祖国和同胞,那一抹隔海相望的乡愁,浓得化不开。20世纪80年代末,她终于踏上故乡的土地,那句“死也瞑目”饱含了多少游子对故土的眷恋!她与“竹青叔叔”跨越四十余载的重逢,令人为之落泪,这份对故乡和故乡之人的深情厚谊,穿越时空,至今仍让人感动不已 。如今,三毛祖居成了游子与故土对话的桥梁,而三毛散文奖的设立,更是将这份个体记忆升华为两岸共有的文化聚会,让“三毛”这个名字与不断发展的文学精神紧紧相连。
三毛虽已离去,但她从未真正走远。她的文字、她的精神,早已化作一粒沙,栖息在每个追寻远方与爱的灵魂深处。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怀念三毛,其实是在怀念一种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一种对爱与美好的执着坚守,怀念那个在文学世界里为我们点亮灯塔的她 。
来源:红网
作者:谢书灿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