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票房狂飙,演出经济正在重绘城市文化版图
2025-04-23 22:04:18 字号:

票房狂飙,演出经济正在重绘城市文化版图

□王志高

据报道,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达796.29亿元,同比增长7.61%,其中跨城观演率超60%,直接带动综合消费超2000亿元。数字背后,是年轻人举着荧光棒挤爆体育场的狂热,是小剧场里观众与演员呼吸同步的沉浸,更是城市文化生态被演出经济悄然重构的现实。(4月22日 《经济日报》)

当一场演唱会能“激活一座城”,演出已不再是单纯的文艺活动,而成为撬动消费升级、重塑城市形象的杠杆。从“为明星买单”到“为体验消费”,从一线城市下沉到二三线市场,演出经济的爆发绝非偶然。它是Z世代用钱包投票的结果——他们愿意为情绪价值付费,为“仪式感”长途跋涉,甚至将观演视为社交货币。这种需求侧的变革,倒逼供给侧跳出“流量依赖”,转向内容深耕与生态构建。

然而,票房狂飙之下,隐忧同样清晰。市场对头部明星的过度追逐,导致部分演唱会票价虚高,衍生出黄牛横行、消费体验打折等问题;一些城市盲目跟风举办音乐节,却因同质化严重沦为“一次性打卡地”;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演出为追求“网红效应”,内容浮于形式,缺乏文化根基。当观众的新鲜感消退,这类“快餐式演出”难免被反噬。演出经济真正的生命力,应当如伦敦西区、纽约百老汇一般,既有商业活力,又有艺术厚度,既能制造爆款,又能沉淀经典。

演出市场的下半场竞争,必然是“内容+场景”的双重比拼。原创力是核心——环球音乐徐毅提出的“挖掘优秀人才”绝非空话。若一味依赖翻唱、怀旧,市场终将陷入创意枯竭。同时,文旅融合需突破简单捆绑,转向深度共生。成都凭借“街头音乐”打造城市IP,阿那亚借戏剧节激活社区文化,证明只有将演出植入城市肌理,才能形成长效吸引力。此外,技术赋能或将成为破局关键:虚拟现实、AI交互等创新手段,或许能催生出更多如《不眠之夜》般的现象级沉浸式体验。

796.29亿元的演出市场总收入,超2000亿元的消费拉动,这些数字终将被刷新。但演出经济真正的价值,在于它能否成为城市文化的“造血机”——让观众带走的不只是手机里的照片,还有对一座城市的精神认同。当演出从“偶发盛宴”变为“日常风景”,当创作者从追逐流量转向深耕文化,我们或许能见证更多“文化目的地”的诞生。那时,演出经济才真正算得上“释放了新活力”。

来源:红网

作者:王志高

编辑:刘经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