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宇(湖南科技学院)
近日,江西景德镇机场发生一起追星安全事故。一名女生在明星接机现场因情绪激动,突然冲向车辆车头,导致被撞倒在地。据现场目击者称,当时机场内聚集了大量粉丝,明星车辆驶入时人群涌动,该女生为近距离接触偶像,不顾安保人员阻拦加速奔跑,最终酿成意外。事故发生后,现场工作人员迅速上前查看女生伤情,并联系急救人员。经初步检查,女生腿部受伤,所幸无生命危险。(4月5日 《潇湘晨报》)
从视频中可见,该女生在工作人员清场后仍执意绕道冲向明星车辆,甚至不顾被撞风险,摔倒后依然继续追赶。这种近乎偏执的行为,已超出正常追星的范畴,演变为对个人安全的漠视。追星本是一种情感寄托,但当其演变为盲目追逐、无视公共秩序与自身安全时,便成了需要纠偏的社会问题。近年来,类似事件屡见不鲜:粉丝为见偶像堵塞机场通道、高价购买行程信息围堵酒店,甚至出现“私生饭”跟踪骚扰等极端行为。这些现象背后,既有粉丝个体的不成熟,也折射出部分娱乐资本对“流量经济”的过度追逐,间接助长了非理性追星风气。
追星行为的失序,与社交媒体时代的偶像工业密不可分。一方面,资本通过“人设营销”刻意拉近明星与粉丝的距离,制造“亲密感”幻觉;另一方面,算法推送的“信息茧房”不断强化粉丝的情感投入,导致部分人难以区分虚拟崇拜与现实界限。此外,一些网络社群通过“打榜”“控评”等集体行动,进一步将追星异化为“身份认同竞赛”,使得粉丝陷入“为偶像付出一切”的群体狂热中。此次事件中女生被撞后仍执意追车,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自我感动式奉献”的体现。
要遏制追星乱象,需多方合力。首先,粉丝个体需清醒认识到,真正的支持应建立在尊重彼此边界的基础上,而非以牺牲安全与尊严为代价。明星团队也应主动引导粉丝理性行为,而非默许甚至利用极端追捧制造话题。更重要的是,社会应加强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引导,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帮助其树立“偶像应是榜样而非神化对象”的认知。
追星并非原罪,但任何热爱都不该以危险和疯狂为代价。江西这起事件是一记警钟:当追星变成一场不顾一切的奔跑时,或许我们该停下来问问自己,追逐的究竟是星光,还是被营销裹挟的幻影?唯有回归理性,才能让“追星”真正成为一段双向激励的成长旅程,而非安全与公共秩序的威胁。
来源:红网
作者:马晓宇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