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雅菁 张译丹(长沙理工大学)
“奶奶天天刷手机到凌晨,一验光发现近视2300度,机器都打不出验光结果,怎么劝他们都不听。”日前,山东菏泽一70岁老人因玩手机导致近视2300度的消息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家中的网瘾老人同样引起了他们的担忧。如今,有不少年轻人调侃“爸妈玩手机比我还狠”,甚至通过设置“青少年模式”帮父母戒除网瘾。(4月5日 《工人日报》)
明明是限制小朋友的“未成年模式”,现在却是用到了成年的“网瘾老人”身上。老年人因何“困”在手机里?如何帮助他们健康“触网”?
上述新闻中的“同款爸妈”有很多:有的老人一天刷七八个小时短视频,广场舞也不跳了;有的在平台极速版上沉迷“赚金币”,刷一天仅能赚5角钱;有的关注了数十个“养生主播”,跟风下单了数万元的三无保健品……
老年人沉迷网络有损健康,长时间看手机带来的健康风险很大,还易引发经济方面的问题。一些短视频平台利用算法锁定老年人推送离奇、浮夸“微短剧”,然后再以极低价格诱导其继续观看,“抽奖”“免密支付”,直播间变“收割场”等成为了诓骗老人无形的陷阱。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50 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34.1%。老年人加速拥抱数字生活,或影响身心健康,或危及财产安全,帮助老人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生活,除了子女的督促监管,那么平台应担负起更多责任。平台应对面向老年群体的健康类信息加强内容审核。同时,还可对老年人增设“弹窗提醒”功能,对可疑广告、不良信息尽到提醒义务,在大额付款、平台跳转等情形下,也应及时提醒老人规避风险。此外,对一些侵害老年人权益的账号、MCN机构等,平台应要下定决心,加大处罚力度。
老年人不同于青少年人,其具有行为能力、思考能力,完全可以主导自己的行为,因此引导老年人健康“触网”宜疏不宜堵。老年人网络沉迷是一个社会性议题,应更多聚焦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
子女应该尽可能的抽出时间来与父母作伴,而不是让老人将晚年生活浪费在手机上。平台应通过算法调整流量导向,多为老年人推送健康、积极的优质内容,加强高质量老年文化产品供给。同时,社会也应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丰富、有意义的生活选择,比如,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外出采风、志愿活动等,用更有温度的现实生活,进一步满足银发族的精神生活需求。
来源:红网
作者:田雅菁 张译丹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