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沣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近日,西南政法大学彭同学在徐鼎盛餐饮店的消费小票上发现,本应207.8元的餐费被系统自动“反向抹零”后收取了208元,彭同学当天就向辖区市场监管部门投诉。5月13日,渝北区宝圣湖市场监管所核查后认定商家存在违法行为,要求其立即整改,实付实收。这场因两毛钱引发的维权争议,折射出市场信任的深层危机。
面对监管部门的询问,涉事商家坚称是系统无法收取“毛票”导致的失误,但这个推卸责任的辩解理由,在移动支付早已实现分角精确结算的当下不攻自破。所谓技术限制,本质是商家利用支付系统的单向性设置,将消费者置于信息不对等的弱势地位。收银时“假装马虎”,结算时“锱铢必较”,这种选择性四舍五入的双标逻辑,与此前永辉超市曝光的“标价7.96元实收8元”的抹零事件如出一辙,这背后是商家将单次侵权成本有意稀释至可忽略程度,实现规模化不当得利的投机策略,当每个消费者被多收两毛钱时,千万次交易便累积成巨额灰色收益。
这次争议的关键并不是为了两毛钱维权值不值得。商家通过将侵权金额控制在消费者敏感阈值之下,使消费者在“懒得计较”的心态中隐性让渡权益,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慢性侵蚀,正在动摇市场经济的信任基石。当消费者被迫陷入对每一笔交易的怀疑,当诚信经营者的成本被投机者摊薄,市场健康稳定的交易秩序必将遭到反噬,最终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彭同学通过小票取证、即时投诉与舆论监督的“教科书式”维权操作,将零散的个体维权转化为集体行动共识,用法律武器打破了商家所谓技术失误的行业潜规则。这场看似“不至于”的微小争议,最终将成为助推制度升级的齿轮。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市场监管部门的快速响应网友的积极讨论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各方的齐心协力最终不仅推动了商家收费系统的技术整与改,也为小额侵权提供了可复制的维权模板,印证了“维权即治理”的治理原则。消费者的每一次“较真”,都有可能将个案的社会效益扩散至整个行业生态。
“反向抹零”的本质其实是市场伦理的失范。当商家为攫取不当利益践行“恶小即可为”时,市场经济的自由与平等便会沦为对消费者的隐性剥夺。正如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所言,“发展是自由的扩展”,真正的市场自由,必须建立在交易主体对市场秩序的共同维护之上。信任的建立需要漫长积累,而它的崩塌,可能就始于一次“微不足道”的越界,唯有让“每个两毛钱”的争议都能触发制度反思,让技术系统成为权益保障的盔甲而非侵权的工具,市场信任的根基才不会被“抹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李沣诺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