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取件码成诈骗陷阱,数字时代如何守护“银发网民”?
2025-05-11 22:02:03 字号:

取件码成诈骗陷阱,数字时代如何守护“银发网民”?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岳美嘉(西南大学)

近日,北京接连曝光的“取件码钓鱼”骗局,撕开了数字时代诈骗产业链的冰山一角。诈骗分子以快递短信为切入点,发送虚假的快递取件码,诱导事主主动联系涉诈电话,随后编造“百万保障”“保险续费”等谎言,让事主点击网络链接下载屏幕共享APP,最终达到盗刷目的。作案手段虽然添新花样,但最终都会诱导事主下载非法APP或提供个人账户和密码信息。(5月11日 华龙网

这场“新瓶装旧酒”的骗局暴露出双重漏洞:个人信息泄露已成常态,而数字弱势群体仍在“裸泳”。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700亿件,相当于每天有4.6亿个取件码产生并传播,这为诈骗分子提供了绝佳的掩护温床。当骗子们将传统“百万保障”骗局披上快递服务的外衣,精准击中了两个痛点——物流信息真实存在的取件需求,以及中老年群体对自动扣费功能的深度焦虑。

事实上,这样的骗局不仅仅针对于银发群体,每个使用快递取件码的人都是诈骗分子的目标对象。然而面对诈骗分子的“花言巧语”,缺少网络使用技能和知识的中老年人无疑是最轻易的受骗者。

更值得警惕的是,在这场数字围猎中,快递产业对个人隐私的防线形同虚设。从快递单个人信息泄露,到虚拟号码保护机制失效,再到“云客服”这类山寨软件能轻松绕开应用商店或其他网络平台的审核,每个环节都在为诈骗链条输送养分。当老人们颤抖着手指下载所谓“客服软件”时,我们的数字生态圈竟没有设置任何预警机制。

这场针对“数字难民”的精准围剿,本质上暴露了时代快速发展的同时,技术普惠存在的“缺口”。当我们为扫码支付、快递取件的便捷而欢呼时,却选择性遗忘了上千万使用智能手机有障碍的老年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60岁以上银发网民网络购物使用率达69.8%,这个数据背后,是无数个老年人在数字迷宫中徘徊的身影。

要斩断这条利用快递取件码行骗的灰色产业链,不能止于提醒民众提高警惕。公安部门需建立诈骗信息的追踪监控系统,把控可疑号码发送信息的动向。快递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应打通动态同步机制,从商品包装的源头到线下驿站终端,各个环节做好隐私保护工作,精进动态取件码技术。与此同时,全社会与社区街道更应加强相关知识宣传,做好“数字反哺”工作,让老年人不再为使用智能设备发愁,数字反诈培训才能接续开展。

当取件码变成诈骗诱饵,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下一个猎物。这个时代需要的不仅是更聪明的防骗术,更是对技术弱势群体的制度性庇护。毕竟,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从来不是科技跑得多快,而是能否让最慢的群体都不掉队。

来源:红网

作者:岳美嘉

编辑:吴海刚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