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甜滙(云南财经大学)
近日,《财经调查》曝光的健康证办理乱象令人触目惊心。从广西南宁到辽宁沈阳,从天津到河南郑州,多地医疗机构在健康证体检中公然“放水”,漏检项目、冒名顶替、制售假证等违规操作屡见不鲜。这本该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却在利益驱动与监管缺失中沦为形式主义的“纸面证明”,这一问题的出现,不仅严重违背了健康证制度的初衷,更让“舌尖上的安全防线”出现了严重失守的危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严肃整治。
健康证是餐饮行业从业者进入市场的“健康通行证”,其目的是确保从业者身体健康,防止传染病等疾病通过食品传播,从而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然而,从调查情况来看,一些医疗机构和劳务中介为了经济利益,公然违反规定,简化检查流程,甚至提供“代检”服务,这种行为直接导致了健康证的“含金量”大打折扣,无法真实反映从业者的真实健康状况。
舌尖上的安全防线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餐饮行业直接与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息息相关,从业者如果患有传染病或其他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疾病,却因违规办理的健康证进入餐饮行业,极有可能将疾病传播给消费者,引发群体性健康问题。这种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不仅会严重损害公众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对整个餐饮行业的信誉造成毁灭性打击。
健康证乱象的出现,反映出当前健康证办理和监管环节存在诸多漏洞。一方面,部分医疗机构缺乏基本的职业操守,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违反规定,简化检查流程,甚至伪造检查结果。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明显不足,对于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此外,一些劳务中介的“代检”服务也暴露出行业管理的混乱,这些中介为了谋取私利,不惜帮助从业者弄虚作假,进一步加剧了健康证乱象的蔓延。
要筑牢舌尖上的安全防线,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严格规范健康证的办理流程,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违反规定的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要依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其次,要加强对劳务中介的管理,规范其服务行为,严厉打击“代检”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健康证的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对健康证办理过程的全程监控,确保每一份健康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健康证重要性的认识,引导消费者在选择餐饮服务时,主动查验健康证的真实性,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健康证不应是应付检查的“通行证”,而是守护公共健康的“防火墙”。当体检变成走过场,当盖章沦为生意经,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纸证明,更是对生命健康的基本敬畏。唯有以刮骨疗毒的决心重塑监管体系,才能让这道安全防线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守护者”。
来源:红网
作者:刘甜滙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