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为救同学错过高考语文,他的人生大考已然满分
2025-05-14 21:44:52 字号:

为救同学错过高考语文,他的人生大考已然满分

□高家千

5月10日,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学生姜昭鹏在赶考途中,突遇同学心梗发作,他立刻实施心肺复苏。的哥王涛连闯6个红灯,和他默契配合,成功将同学送至医院并最终获救。但姜昭鹏也因“迟到时间过长”,错过了职教高考的语文科目考试。新闻曝光后,公众热议“情况特殊能否增加一次补考”,对此,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工作人员回应称,目前没有接到可以补考的通知,这属于高考,正常来说高考是没有补考的,以前也没有补考先例。(5月13日 大皖新闻)

生死竞速,的哥王涛将原本15分钟的车程缩短为7分钟,为急救抢出宝贵时间,大义之举令人钦佩。姜昭鹏在同学心脏骤停的危急时刻,果断采取心肺复苏与人工呼吸,与的哥王涛一起完成“教科书”式救援。接受采访时,他说“考试一次没考还有下一次,但是同学的生命只有一次,错过了就不会再重来。”姜昭鹏用善举诠释了“生命高于分数”,赢得社会赞誉和尊重,正如网友所言“人生考试满分”。

人们出于“好人当有好报”的常理,质疑教育部门“不允许补考”的回应太过苛刻,也是人之常情。但实际上,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一样,都是重要的升学通道,“迟到禁入”“时间不可回溯”等规则是捍卫考试公平底线的必要之举。若因个体的特殊情况破例,就会损害制度公信力。教育部多次强调,维护考试规则的权威就是守护教育公平。

的确,一边是“舍考救人”的善意,一边是社会公平的守护,如何让善意与规则共生,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明确“见义勇为者不担责”,一些省市还为这个“好人条款”专门配套了奖励办法,以法律守护社会善意。例如,2023年,杭州外卖小哥彭清林跳桥救人致自己胸椎骨折,杭州市文明办授予其“杭州好人“称号,为其申请免费上大学名额,并给予物质奖励。但教育领域目前的规则体系,在处理这类特殊情况时,确实还存在进步空间。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任何特殊优待都可能引发社会对教育公平的争议。反过来,“不让英雄寒心”也是广泛的社会共识。所以,建立更加精细化的制度设计变得极为迫切。在制度设计层面,可借鉴见义勇为立法的经验,将因践行道德义务而影响考试的特殊情形纳入政策补偿范畴。探索学分置换、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等激励措施,既体现对善举的尊重,又确保政策实施的规范性。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当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比如为遇到类似情况的考生启用“备用试卷”,设立“特殊考场”。这样的制度探索并非旨在破坏既有的公平原则,而恰恰是为了在更深层次上实现一种平衡与公平,其核心目的是确保每一位心怀善意并为社会付出的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制度的“温柔以待”。

姜昭鹏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这种人性光芒让人感动;而教育部门坚持规则底线,从根本上说,也是在回应和守护所有考生对教育公平的合理期待。其实我们不必非要在两者之间二选一,关键是要建立一套机制——让好心人做好事时没有后顾之忧。这既是对见义勇为者的肯定,也在无形中塑造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

来源:红网

作者:高家千

编辑:刘经纶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