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学生出操被地面烫伤,“吃苦教育”岂能凌驾安全底线?
2025-05-15 22:25:59 字号:

学生出操被地面烫伤,“吃苦教育”岂能凌驾安全底线?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吴朝豪(云南财经大学)

5月13日,有网友爆料称,广东普宁市第三中学组织高一年级进行大课间活动展示,由于正值炎热午后,且有平板支撑等和地面接触的动作,多名学生被烫伤。爆料视频中还有一封学校发布的表扬信,信中称“你们(学生)用坚韧与拼搏的精神书写了令人动容的篇章”。(5月15日 极目新闻)

从学生被烫伤的事实来看,这样的表扬信不仅没有彰显教育的温情,反而暴露出学校在活动组织与风险管控上的失职。应当明确指出,这不是一次“可歌可泣”的教育经历,而是一场不负责任的决策闹剧。所谓“大课间展示”,本意在于倡导学生锻炼身体、激发集体荣誉感。然而,任何一项集体活动的组织,都不应将学生的健康甚至人身安全置于不顾。

炎炎烈日之下进行高强度的地面运动,尤其是在广东这样天气炎热、地面温度动辄接近甚至超过50℃的地区,其危险性显而易见。而校方竟然没有对这一风险进行基本评估,反倒在事后以“吃苦耐劳”进行“精神褒扬”,不啻为一种对学生的“二次伤害”。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学校中,“吃苦教育”被过度滥用,甚至被扭曲为一种“苦难美学”。这些行为的出发点往往被包装为“磨练意志”,但其背后却隐藏着一种教育懒政与管理失能。对学生身体承受能力与个体差异视而不见,这种所谓的“苦”不是教育的养分,而是失职的借口,是滥权的变体。做表面文章、走规定动作,不问实际效果、不顾具体情况,这些都是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

从媒体披露的细节看,最早处理学生受伤的是“班主任拿来烫伤膏给同学涂抹”,而非第一时间启动紧急医疗机制,也不是安排校医进行妥善治疗。种种都表明了该校没有对学生的安全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做好应急预案处理,更没有体现“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后续,学校与当地教育局虽安排了送医、注射疫苗、家长沟通等工作,但这些都是“亡羊补牢”。校方过于在意展示效果而延误受伤学生的处置,这不是一句“天气不稳定”就能搪塞过去的。

再退一步讲,即便家长已“理解”,学生无大碍,这也不意味着校方的责任就能一笔带过。在这个信息透明、社会敏感度提升的时代,公众对公共事件的期待早已不止于“没大碍”,而是要有反思、有追责、有改进。否则,今天可以是“高温地面”,明天就可能是“暴雨操场”,受伤的永远是学生,而失责的永远不会为此承担实质后果。

“吃苦教育”当然不是错,适当的艰苦训练有助于塑造品格、提升抗压能力。但前提是,教育者要明白什么是“适当”,要明白什么是“教育”而不是“精神背书”。“吃苦”不应成为掩盖失误的遮羞布,更不能成为学生受伤后的“美化标签”。

来源:红网

作者:吴朝豪

编辑:吴海刚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