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蕊(西南科技大学)
5月13日,有网友爆料称,广东普宁市第三中学组织高一年级进行大课间活动展示,由于正值炎热午后,且有平板支撑等和地面接触的动作,多名学生被烫伤。爆料视频中还有一封学校发布的表扬信,信中称“你们(学生)用坚韧与拼搏的精神书写了令人动容的篇章”。(5月15日 极目新闻)
表扬信中“在困难中坚守”“坚持就是胜利”等表述背后,反映出教育管理中值得深思的理念偏差。将学生在高温环境下承受的意外伤害与“意志锻炼”简单关联,本质上是对教育本质的误读。教育的核心应是守护学生的身心健康,而非以形式化的“坚持”作为衡量成长的标准。这种将风险视为“成长代价”的思维,不仅忽略了对个体生命的基本尊重,也可能误导教育者对安全责任的认知。
真正的教育应当是一束温暖的光,照亮学生成长的道路,而不是在他们身上烙下伤痕。教育要将学生的身心健康置于首位。然而,当学校领导们拿着烫伤报告却忙着撰写表扬信时,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危险的价值观灌输,将学生的痛苦忍耐包装成“美德”,将合理的自我保护污名化为“娇气”。
校方发放表扬信的做法,折射出教育价值导向的深层矛盾。此类表扬信看似鼓励,实则隐含着“伤害崇高化”的话语逻辑,通过制造“模范受害者”的集体想象,完成对责任主体的系统性开脱。当苦难被包装成美德,当伤害被美化为成长,权力就成功地将自身的失职转化为对受害者的精神嘉奖。此外,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表扬机制可能产生的长期心理暗示效应。在荣誉表彰的诱惑下,会不会有更多人在未来选择默默忍受本可避免的伤害?这种潜移默化的规训过程,正在培养一代习惯性自我牺牲的“模范受害者”,他们或许会赢得掌声,但失去的却是对自身权益的认知与捍卫能力。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可以用弱者受到的保护程度来衡量,当学校的地面温度足以烫伤皮肤时,教育管理者最该做的是暂停活动、调整方案,而非用“坚持就是胜利”的鸡汤麻痹众人。真正的“吃苦耐劳”精神,不应指向无意义的肉体痛苦,而应培养克服真实挑战的勇气与智慧。若教育者连基本的安全底线都无法坚守,又如何教导学生尊重生命、明辨是非?
在追求教育质量的过程中,任何教育目标的实现都不应以学生的健康为代价。学生不是“吃苦美学”的实验品。教育若要真正“降温”,必须从根除这种将伤害浪漫化的畸形观念开始——因为任何值得追求的教育目标,都不该以孩子的伤痕为代价。
来源:红网
作者:陈蕊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