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淳(山西大学)
近日,有网友发布照片称,武汉市武汉天地商圈出现“海底捞路边摊”,价格低至一元一串起,引发网友讨论。(5月25日 九派新闻)
海底捞作为以服务走红的火锅品牌,如今支起夜市小摊,试图在“夜经济”中分一杯羹。海底捞的“路边摊实验”绝非一时兴起。近年来,餐饮行业整体承压,消费者愈发谨慎,客单价下滑成为普遍现象。于是,海底捞开始尝试各种打法——露营火锅、夜市外摆、低价单品,本质上都是在试探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这种策略看似是品牌主动调整,实则是市场倒逼的结果。当消费者不再愿意为“仪式感”支付额外成本时,餐饮企业只能回归最原始的竞争逻辑——性价比。
然而,海底捞的“下沉”并非简单的降价促销,而是带有明显的品牌延伸意图。它没有像普通摊贩那样只卖平价小吃,而是将自身特色融入夜市场景,依然保留了一定的品牌调性,这种“高端品牌做平民生意”的模式能帮助海底捞在下沉市场中保持差异化。但问题在于,消费者是否会为这种“夜市体验”买单,毕竟,“夜经济”的核心诉求是放松和实惠,如果海底捞仅靠短时间形式上的亲民,恐怕难以持续吸引原本喜欢逛夜市的食客。
海底捞的优势在于其成熟的供应链体系,能够以极低成本支撑多元化业态。如果它能把“一元串串”做成规模化生意,甚至形成新的盈利模式,那或将改写高端餐饮的生存法则;但若只是短期试水,未能真正打通下沉市场的商业逻辑,那么这种“降级”尝试可能只是一场热闹的营销秀,而非可持续的增长路径。
海底捞的夜市摊位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下消费市场的分裂与转型。消费者既要实惠,又要品质;品牌既想下沉,又怕损伤形象。这场博弈的最终结局,或许不是“高端”与“平民”的二选一,而是餐饮企业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中重新定义价值。当一元一串的藕片和数百元的火锅套餐出现在同一个品牌名下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应变,更是一个行业的挣扎与突围。
来源:红网
作者:王淳
编辑:李意一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