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萍(长沙理工大学)
近日,福建广告导演王朔发布视频称,梅州文旅视频号近期推送的“来梅州 享美味”内容,与福建文旅在2022年5月发布的“来福建 享福味”创意广告其中一个篇章高度相似,除美食推荐不同外,其余内容几乎一致。随后,梅州文旅视频号下架相关视频。(5月26日 《新京报》)
这条跨越3年的“搬运”视频,将梅州文旅推上舆论风口。对比发现,梅州文旅除了把沙县小吃换成腌面、酿豆腐,把“享福味”改为“享美味”,其余均无较大变化。网友调侃“复制粘贴改名字交卷”,三明市沙县区融媒体中心更是直接喊话:“正版体验,吃货天堂,等你来尝。蹭热度、蹭流量,不如直接来沙县蹭小吃。”
官方文旅的“拿来主义”行为,暴露出行业知识产权意识的淡薄。当下,短视频传播已经成为文旅宣传的重要阵地,一个好的创意能让本地迅速出圈,提升当地经济和知名度,对于市场来说也能激励更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诞生。而梅州文旅却想“走捷径”,只一句轻飘飘的“闽闽,我们来抄作业了”便将创意直接拿走,不仅打击创作者的积极性,更触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行业底线。
但比侵权表象更值得警惕的,是文旅宣传的深层困境。近年来,“想你的风吹到了XX”“我在XX等你”的套路化文案充斥网络,各地宣传片变为景点画面的堆砌,创意匮乏的表象之下,实则是文旅部门急功近利的创作心态。须知,福建文旅的创意视频投入了大量心血,团队“熬秃了头”、两个月否了80个创意,最终用一碗沙县拌面拍出了“福气冲天”的意境,才使得当地文旅火爆出圈。
破局之道,在于将“搬运”转向“原创”。各地有各地的文化特色,通过深入挖掘及创造性转化,生产出更吸引人的作品,或许是一个好方法。比如,潮州工夫茶里的生活哲学、客家围屋中的宗族秘密、侨乡建筑上的南洋印记,将这些文化DNA的创造性转化,远比简单复制他人创意更具传播价值。
文旅宣传与其在形式上追热点、蹭流量,不如沉下心来梳理文化脉络,用当代视角重构传统元素。唯静下心来沉淀作品,讲究慢工出细活,才能走入人心。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唐海萍
编辑:李意一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