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钰姣(广西大学)
5月25日,央视曝光了河南省荥阳市多家企业在生产游乐设备过程中,利用虚假合格证规避监管、偷换标准的乱象。这些企业将本应属于大型特种设备的“飞椅”“海盗船”等高风险项目,通过篡改合格证上的参数,以“小型游乐设施”的名义进行销售,逃避国家强制性审查和年检制度。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厂家甚至没有相关生产资质,却仍在公开市场上招揽客户,大肆销售。(5月25日 央视财经)
早在今年3月,河南南阳市镇平县玉神路北段东侧瓦罐庙会上,就因飞椅游乐设备倾倒造成了1人受伤,1人死亡。尽管当地在1月至2月期间多次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却仍未能避免该事件的发生,这一事件不仅揭开了行业监管的漏洞,也暴露出当前游乐设施安全管理体系中的深层次矛盾。
合格证作为游乐设施安全保障的第一道防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设备合法运营的“身份证”,更是公众安全的一道“保险锁”。然而,在此次央视曝光的事件中,一些企业竟将合格证视为随意涂改的“通关文牒”,公然篡改参数、伪造资质,甚至在毫无生产许可的情况下对外销售高风险游乐设备。如此重要的安全凭证,为何竟能被肆意造假?这背后暴露出的,是制度设计与执行监督的双重缺失。
首先,现行合格证管理体系存在明显的“重发证、轻核查”倾向。许多地方对设备是否真正符合标准缺乏动态监管,合格证一旦发放,便如同“终身通行证”,后续使用过程中的真伪查验、信息核对等环节形同虚设。加之部分地区仍停留在纸质证书管理阶段,缺乏统一编码、联网查询和溯源追踪手段,给造假者留下了可乘之机。
其次,合格证造假成本低、门槛低进一步助长了造假行为。厂商只需简单修改数据或购买模板即可仿制出看似合规的合格证。即便查实造假,处罚力度也难以形成震慑,相较于逃避年检、绕开大型设备审批所带来的非法收益,罚款往往显得微不足道。
在此次事件中,监管缺位与企业逐利行为形成恶性循环。一方面,地方政府对娱乐设备的审批、检验、备案等环节存在执行不力、把关不严的问题;另一方面,部分游乐设备生产企业钻政策空子,利用信息不对称和监管盲区牟取非法利润。
监管的“轻负担”与企业的“低利润”让消费者成为风险的最终承担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消费者往往难以辨别设备是否合规,也无法判断其运行是否处于合法监管之下。这种供需两端间的信息断层,使得安全隐患长期潜伏,而一旦发生事故,便代价惨重。
安全无小事,游乐设施更不是儿戏之地,每一次笑声的背后,都应是一份沉甸甸的安全责任。只有让合格证真正成为守护安全的“铁闸门”,让监管彻底地落实扎根,才能真正守护好孩子们的笑容,守住公众心中的信任。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付钰姣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