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慧星(云南财经大学)
近日,广东梅州市文旅局发布的宣传片《来梅州 享美味》引发争议。该视频被指与福建省文旅厅2022年推出的《来福建 享福味》高度雷同,场景、对白、旁白几乎原样复制。面对质疑,梅州文旅曾补充留言称视频素材来自“清新福建 文旅之声”,随后下架了视频,称“目前还在研究”。(5月26日 澎湃新闻)
这不仅是起文旅宣传的“翻车事故”,也暴露了“拿来主义”思维下对知识产权的漠视,更折射出部分地方部门在文化推广中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
梳理事件脉络不难发现,梅州文旅的抄袭行为已有“实锤”。福建文旅2022年推出的《来福建 享福味》宣传片,以幽默叙事、创新镜头成为现象级作品,传播受众超2.57亿人次,其核心竞争力在于“美食宣传+情感故事”的创意架构。而梅州版不仅照搬“旁白点名美食+图片展示”的表现形式,连“分手就分手”的台词节奏、镜头切换逻辑都与原版如出一辙。正如广告导演王朔所言,这种对叙事逻辑、镜头语言的直接复制,已超出“素材引用”范畴。
面对舆论批评,有声音试图以“创意总会心有灵犀”为抄袭行为开脱,甚至搬出“文旅宣传互相启发”的托词。这种论调混淆了“借鉴”与“抄袭”的本质区别。法律意义上的借鉴需以尊重原创为前提,比如注明来源、获得授权或进行创造性改编。而梅州文旅既未提前沟通,也未在视频中标注版权归属,反而将他人创意成果降格为“公共素材”,既违背常识,更涉嫌侵权。正如三明市沙县区融媒体中心的喊话:“蹭热度不如直接来沙县蹭小吃”——若连文旅宣传都要靠“偷创意”引流,地方文化特色又从何体现?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此类抄袭暴露了文旅宣传中的“懒政”思维。福建原版宣传片的成功,源于其用年轻化表达解构地域文化,以自嘲式幽默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反观梅州,作为客家文化重镇,本可深耕围龙屋、客家山歌等独特IP,却选择“躺平式创作”,将他人创意“本地化替换”。这种“假勤奋”看似节省成本,实则贻害无穷:抄袭或许能蹭一时流量,但被揭穿后“丢脸出圈”的代价,远比原创投入更高。正如《现代快报》评论所言,抄袭行为“挑衅的是知识产权保护,损害的是原创者的利益与情感”。
文旅宣传的本质是以创意激活文化魅力,而创意的生命力源于对地域特色的深耕与尊重。当梅州文旅用抄袭视频推介“客家美味”时,网友尖锐质疑:“连宣传片都要偷,凭什么相信你的美食有真功夫?”这种信任危机,正是抄袭带来的最直接反噬。放眼全国,从“不倒翁小姐姐”到“淄博烧烤”,真正破圈的文旅案例无不以独特性立足。若各地继续沉迷“复制粘贴”,文旅宣传恐将沦为千篇一律的“模板化生产”,最终消解地域文化价值,陷入同质化内耗。
文旅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对原创的敬畏之心。对于此次事件,下架视频只是第一步,梅州文旅更应与版权方沟通,妥善处理相关事宜,并以此为契机完善创作审核机制。真正的“出圈”从来不是靠抄袭走捷径,而是靠真诚与独特性赢得人心。当每个地方都能珍视自己的文化基因,中国文旅产业才能真正摆脱“千城一面”的尴尬,走向百花齐放的未来。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鲁慧星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