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得之(湖南工业大学)
近日,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万达商场四楼波波笑剧场发生猥亵事件。一男子因触摸女性演员大腿被警方拘留十日。此事一经传出,便引发公众热议。可令人震惊的是,台下竟有人吹口哨起哄,而评论区中诸如“脱口秀不就是要放得开吗?”“穿短裤上台,不就是给人看的?”等言论更是将这场闹剧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个别人的越界行为,更折射出社会对边界感的集体漠视。脱口秀的舞台,绝非侵犯他人身体的遮羞布;幽默的边界,更不应成为骚扰的借口。
幽默不是越界的挡箭牌,脱口秀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魅力在于用幽默的方式解构现实、传递观点。但幽默的边界必须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而某些人却将这种默契曲解为“可以动手动脚”的许可,甚至认为“既然演员敢说,就别怕被摸”。这种逻辑不仅荒谬,更暴露了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女性的身体,似乎总被默认是公共讨论的“附加品”。事实上,真正的幽默从不需要以侵犯他人为代价。逗乐儿得讲究尺寸,过了就是耍流氓。台上的言语表演是艺术,台下的肢体接触却是现实中的侵犯。二者绝不能混为一谈。
事件中,台下观众的起哄和网络上的恶意评论,折射出了一种更可怕的社会心理:在群体环境中,个体的道德约束往往会被削弱。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指出,人在群体中容易陷入“匿名状态”,从而放纵自己的行为。当一个人伸手骚扰时,他可能觉得自己只是“跟着气氛走”;当一群人起哄时,他们或许认为这只是“玩笑而已”。但正是这种集体无意识的纵容,让骚扰者更加肆无忌惮。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越界文化”早已渗透进日常生活:亲戚对单身女性的“催婚拷问”、职场中“活跃气氛”的黄腔、地铁上“不小心”的肢体接触……许多人以“传统”“玩笑”“关心”之名,行侵犯之实。而当受害者反抗时,反而被指责“太敏感”“开不起玩笑”。这种颠倒黑白的逻辑,本质上是一种权力压制——它让受害者沉默,让施暴者逍遥。
若要改变现状,仅靠道德谴责远远不够,必须从社会认知、法律保障和舆论环境三方面入手:首先就需明确边界教育,从小培养“身体自主权”和“尊重他人”的意识,让“不未经允许触碰他人”成为常识,而非需要强调的规则。其次,还要完善法律执行。此次涉事男子被行拘十日,但类似事件的处罚往往过轻。应加大对性骚扰的惩处力度,让法律真正成为受害者的后盾。最后,媒体和公众人物应当主动驳斥“受害者有罪论”,支持受害者发声,而非用“穿衣自由”“玩笑而已”等借口为施暴者开脱。
脱口秀的舞台,本该是笑声与思考并存的地方,而非骚扰者的法外之地。真正的幽默,从来建立在尊重之上;真正的自由,也绝不包含侵犯他人的权利。当我们谈论“发乎于嘴,止乎于礼”时,不仅是在说表演的尺度,更是在说做人的底线。唯有每个人都学会尊重边界,幽默才能回归本质——让所有人会心一笑,而非让某一方如鲠在喉。
来源:红网
作者:陈得之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