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思甜(湖南科技学院)
“4.5天工作制”又双叒上热搜了。这次引发关注的,是四川绵阳市商务局印发的《绵阳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2025年工作清单》。其中提到,落实年休假应休尽休和带薪休假政策,鼓励企业弹性调休,推广夫妻共享。试行4.5天弹性工作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的2.5天休假模式。消息一出,打工人纷纷抛出尖锐质疑:连“双休”都还没全面落实,4.5天工作制真能实现吗?
事实上,4.5天工作制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就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此后,全国有10余个省市在相关文件中明确鼓励4.5天工作制。但多年过去,这一制度仍停留在“倡议”层面,真正落实的企业与地区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双休制度尚未全面落地的现状,早已暴露出休假制度执行的困境。在此背景下,新政策的提出,难免让公众产生“空中楼阁”的质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连基本的休假权益都无法落实,又何谈更进一步的4.5天工作制呢?
要知道,休假制度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主体的感受并不一致。对劳动者而言,多出来的半天休息时间,不仅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还能用来陪伴家人;从经济层面来说,延长的周末假期可以刺激短途旅游、餐饮娱乐等消费,成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是,若多休半天假导致收入降低,又该如何选择?尤其是对于一些按工时计薪的岗位,工作时间减少就意味着收入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可能会对4.5天工作制望而却步。
其次,企业的成本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难题。当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市场竞争激烈、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减少等困境,经营举步维艰。4.5天工作制意味着企业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工作量,可能需要增加人手、支付更多加班费,或者重新调整生产流程,这无疑会加重企业负担。
再者,医疗、物流等行业需要连续运转,很难按照4.5天工作制来安排。比如,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必须24小时不间断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物流行业的快递员需要及时配送包裹,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若强行“一刀切”推行,不仅会增加企业排班成本,更可能导致生产停滞、服务质量下降,甚至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绵阳此次试点,为休假制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但要让4.5天工作制真正落地生根,还需从实际出发,明确“有条件”的标准,制定详细的执行细则和监督机制。一方面,政府应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出台分类指导方案,对难以执行的行业给予一定的政策缓冲期或扶持措施;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对落实不力的企业进行问责,并给予积极响应的企业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同时,还应加强劳动监察力度,畅通劳动者维权渠道,切实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益——毕竟,只有先确保双休制度全面落实,让基础权益不再“打折”,4.5天工作制才不会沦为新的“画饼”。
“4.5天工作制”不应只是热搜上的虚幻泡影,而应成为劳动者手中实实在在的福利。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一制度真正惠及广大劳动者,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和谐共赢。
来源:红网
作者:佘思甜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