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贵洁(重庆大学)
前有DeepSeek开年全球爆火,后有ChatGPT生成的吉卜力画风图片刷屏网络,人工智能来势汹汹。如今AI已经逐渐渗透各行各业。面对时代的浪潮,不少媒体从业者开始担心未来的职业生涯,忧虑自己未来是否会被AI取代。面对这样的职业焦虑,人工智能时代该如何重塑媒体职业认同成为了亟待回答的问题。
重塑媒体职业认同需要发挥媒体的监督特长。媒体素来就有监督社会的传统。现如今AI的功能固然强大,但它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辅助生产的工具,还无法取代媒体发挥监督社会的功能。例如,“3·15”晚会是由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家政府部门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在每年3月15日晚共同主办并现场直播的公益晚会,它揭露市场乱象,维护消费者权益,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经济的秩序,同时收获公众的极大关注与认可。因此,真正让媒体赢得认可与尊重的,是其守护公平正义的勇气与智慧。在AI时代,要想重塑媒体职业认同,就必须重拾优良传统,发挥媒体的监督特长,获得公众发自内心的认同。
重塑媒体职业认同需要塑造品牌特色,避免同质化。有些内容为何“一眼AI”“一股子AI味”,就是因为AI的套路千篇一律。用同样的套路生产出来的内容免不了同质化。过多的同质化内容容易让受众感到“视觉疲劳”“食之无味”。在AI时代,媒体若是想避免被AI“砸饭碗”,就要“不走寻常路”,塑造自己的品牌特色。媒体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传媒业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打造品牌辨识度。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公众的注意力是十分稀缺的资源,没有特色就无法吸引到公众的注意力,更别提得到公众的认同了。媒体机构差异化发展,“各显神通”,才能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重塑媒体职业认同需要树立精品意识。在流量至上的环境中,“短平快”成为许多媒体的生存策略,这导致新闻报道日益浅薄化、碎片化。流水线般的生产模式虽然提高了“产量”,却降低了内容的“品质”,也严重削弱了媒体的职业认同。现在许多媒体的新媒体账号整日都在追求网络平台的“热点”,转载普通用户发布的内容,几乎没有自己的原创内容。这些内容还常常缺失新闻要素,不仅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反而会给受众造成困惑。这样的媒体跟“营销号”又有什么区别?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中,精品意识更显得难能可贵。精品意识不仅是对受众的尊重,更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当媒体沉淀下来对内容仔细打磨,将工作重点放在“质”而非“量”上,才能真正打动受众,赢得受众的认同。
媒体职业认同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但是毁掉它却轻而易举。在AI时代,媒体更应该“爱惜羽毛”,通过不懈努力重塑媒体职业认同。
来源:红网
作者:任贵洁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