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乐怡(西南科技大学)
因母亲患“额颞叶痴呆”智力退化至2岁多,32岁的男子辞职照顾母亲四年。近日,网友质疑其使用母亲的退休金,有啃老的嫌疑。张植回应,没用过妈妈的退休金,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做自媒体,有了些收入缓解了压力。(5月7日 海报新闻)
32岁的男子本应在事业的上升时期,母亲患病没有选择请护工照顾,而是辞职亲自照顾母亲,此本是中国“孝道”的优秀典范,却被网友进行恶意揣测。首先,当事人回应没有使用母亲的退休金;其次,关于其母亲退休金的使用是他母亲的决定,男子已无收入来源,与母亲共同使用退休金维系生活也属于合理范畴,与“啃老”的定义完全不同。网友不应妄自下定义,对一份赤诚的“孝心”进行道德绑架。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从张植抖音中可以看到他与母亲的日常,全职照顾母亲的生活并不简单。老人们晚年需要的不是躺在高级的养老院床位上,将他们变成养老院的一个编号,而是需要家里人的陪伴,尤其像一些患病的老人更需要发病时的即时安抚以及情绪失控时的耐心疏导。在护工市场明码标价的今天,悉心陪伴和照顾恰恰是最昂贵的孝道成本。当网友们用“2000元退休金”质疑与丈量亲情时,已然将真诚的人性进行物化。
而张植的选择,实则也暴露现今社会养老的困境。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超4000万,专业护工费用昂贵,远超多数家庭承受能力。当“雇不起护工、托不了机构”成为现实困境,辞职尽孝便成为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但生活需要继续,张植恰好乘上了自媒体的“顺风车”,有了一定收入,如果子女们为照顾父母而辞职,家庭没了经济支持,生活只会更困难。社会长期忽视养老公共服务的缺位,会让更多的个体陷于自我成长与家庭的矛盾。
因此,社会应更多关注如何破解养老的困局,而不是进行道德批判。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快构建“家庭支持型”养老政策体系,如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将家庭照护纳入保险支付;推行全国性“照护假”立法,给予子女带薪护理时间并由社保补贴薪资。另一方面,需完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上门护理、康复指导等专业支持,减轻家庭照护负担。同时,社会可以进一步探索互助养老、家庭照护者职业培训等创新模式,让照顾老人从“个体孤军奋战”变为“社会协同支持”。
孝文化的现代性重构,不应是对个体选择的道德绑架,而应是对“老有所养”的制度承诺。
来源:红网
作者:郑乐怡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