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云南财经大学)
近日,一段女子在餐馆用餐后将擦鼻涕纸扔进餐桌上的碗和辣椒油罐里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引发关注和热议。事件本是个体素质争议,却意外引发了一场荒诞的“错杀”闹剧。云南美食博主曹婷因与涉事者同名,被不明真相的网友狂轰滥炸,评论区充斥着各种攻击性言论。5月1日,云南曹婷不得不发布视频回应,证明清白。这场“认错人式网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网络时代部分网友理性的缺失与情绪暴力的泛滥。
在这场乌龙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令人心惊的“群体失智”现象。面对热点事件,部分网友放弃了最基本的信息核实,仅凭一个相同的名字就轻易完成了“有罪推定”。这种思维惰性背后,是快餐式阅读习惯与碎片化信息接收方式的双重影响。人们不再愿意花时间去分辨信息真伪,而是选择用最便捷的方式宣泄情绪,将网络暴力当成彰显正义感的工具。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错杀”式网暴暴露出网络舆论场的畸形生态。在流量至上的平台规则下,情绪煽动远比事实真相更具传播力。当某个事件点燃公众情绪时,真相往往会被抛诸脑后,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和情绪化表达。在这样的环境中,理性讨论变得寸步难行,而暴力宣泄却能获得大量点赞和转发,形成恶性循环。
对于无辜受害者而言,这种无端攻击带来的伤害是真实而持久的。云南博主曹婷不得不专门发视频澄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那些参与网暴的网友,却在真相大白后悄然散去,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这种“施暴无成本,纠错无歉意”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网络空间的信任危机。
要避免类似闹剧重演,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作为网民,我们应该重拾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面对热点事件时保持冷静,主动核实信息来源。平台方则应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对未经证实的信息进行标注和限流,引导用户理性讨论。同时,相关部门也需持续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对恶意造谣、网暴等行为加大惩处力度。
这场“认错人式网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享受网络表达自由的同时,更应该守住理性和良知的底线。毕竟,真正的正义感不是盲目跟风的冲动,而是对真相的执着追求和对他人的基本尊重。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告别这种荒诞的“错杀”闹剧,让网络空间回归理性。
来源:红网
作者:王娟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