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机器狗“上岗”泰山,还需要传统挑山工吗?
2025-05-02 22:33:39 字号:

机器狗“上岗”泰山,还需要传统挑山工吗?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范冉冉(南京师范大学)

五一假期首日,泰山景区人流如织,一只“机器狗”驮着物资穿梭其中,引发众人围观称赞。这只由宇树科技公司研发的工业级四足机器狗,以其强大的性能优势闯入大众视野,也再次引发了关于它是否会取代挑山工的讨论。

从性能数据来看,机器狗的表现确实令人惊叹。据极目新闻报道,机器狗静态最大承载力达120公斤,满电续航4至6个小时,充电仅需1小时,负重从泰山山脚下红门出发登顶最多只需两小时,远快于一般登山游客的四到六个小时。在效率和负重能力上,机器狗展现出了远超人力的潜力。而且,机器狗能在夜间人流量相对少的时候工作,避开白天的客流高峰,在垃圾运输等工作中发挥作用,有效解决了景区物资运输的部分难题。

随着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和机器人工程的飞速发展,机器正逐步取代人类从事高危、繁重或极端环境下的工作,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能显著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率。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是技术带给我们的福祉。但是在这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中,我们更需要思考被取代工作的人该何去何从,就像泰山的传统挑山工。以人文视角审视技术更迭:当传统工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时,从业者如何实现职业转型?泰山挑山工的当代境遇恰为此命题提供了鲜活的注脚。

聚焦泰山文旅物业处,其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机器狗的运用是一种有益尝试,目前仍在测试阶段,并且不能简单地取代挑山工。从实际情况分析,泰山地势复杂,像十八盘这样有些坡度达70度的陡坡,对机器狗的通行能力是巨大挑战。并且,一只机器狗的初期采购成本对于景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大规模投入使用,成本压力不言而喻

更重要的是,挑山工作为泰山传承多年的职业,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自北宋时期就有挑山工“负而趋”的记载,冯骥才笔下的挑山工更是成为泰山一道独特的“活风景”。他们承载着泰山的历史记忆,其坚韧不拔、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是机器狗无法给予游客的情感共鸣。一位当了多年挑山工的师傅坦言,自己的膝盖早已因常年负重爬山落下病根,每到阴天下雨就疼痛难忍。可即便如此,他们对泰山的热爱、对这份工作的坚守,是对生活的担当,也是对泰山文化的传承。

对于泰山景区而言,机器狗与挑山工并非“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而应是相辅相成的存在。机器狗可以承担如垃圾运输,物品运输这类相对危险、繁重且规律性强的工作,让挑山工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一部分精力;挑山工则凭借对泰山的熟悉和独特的人文关怀,为游客提供更具温度的服务,比如担任导游,为游客讲述泰山的历史文化、奇闻轶事,或者在恶劣天气、机器故障等特殊情况下,继续发挥人力运输的保障作用。

泰山机器狗的出现是科技进步在旅游领域的体现,但传统挑山工的价值同样不可磨灭。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平衡科技应用与传统职业的保护传承,让两者和谐共生,是泰山景区乃至更多面临类似情况的地方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这不仅关乎经济效益,更关乎文化传承与人文关怀。

来源:红网

作者:范冉冉

编辑:汪敏星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