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别让“他还是个孩子”毁了“熊孩子”
2019-05-10 22:25:13 字号:

别让“他还是个孩子”毁了“熊孩子”

5月8日,北京五棵松一书店内,一位男孩大声读英语,店员上前礼貌提醒,却遭到男孩指着鼻子威胁“信不信我抽你”。男孩家长在旁边安抚男孩,并向店员解释“他还是个孩子,你别搭理他,你忙你的吧”,随后该女性将孩子拉走。(5月10日 中国网)

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本就不对,别人善意提醒后就应该改正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出言恐吓。一边在书店读书提高学识,一边辱骂他人降低素质。一种不文明行为还没被纠正,另一种令人咋舌的样子又呈现出来。一个本应善良可爱的孩子,却说出“信不信我抽你”这类话。

视频中那位貌似孩子监护人的女子的行为也让人不敢苟同,在孩子大声朗读时就应该制止,本就不应该让这件事情继续发生。在孩子呵斥店员时,监护人应该马上教育男孩,并向店员道歉,而不是以“他还是个孩子”来搪塞。如果说“他”还是个孩子,那么“她”难道也不懂公共场所不应大声喧哗的道理吗?“她”难道不知道自己有错在先应该道歉吗?

我们常常笑说,“他还是个孩子”是所有纠纷的终极辩解语,因为他还是个孩子所以可以打人不负责,所以毁坏了别人的东西可以不赔偿,所以犯了法可以不追责。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家长一次次的“他还是个孩子”,在孩子心里扎了根,让他们觉得我还是个孩子,所以我可以胡作非为没有人会怪罪我,久而久之,群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就会变得薄弱,因为小事的不作为、不在意,会成为大事件的引火锁。

每一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给他撑腰的“熊家长”。我们在注重学识教育的时候,素质教育也不容忽视。立德树人不是一句空话,德行修养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无德有才是害才,有德无才是庸才。这个社会可以接受庸才,但是不能容忍害才。

学校和家长,若一味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忽视了他们对法律和道德的认知,只会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孩子”,只会毁了他们。

文/李雨馨

来源:红网

作者:李雨馨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