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心目中,《大学国文》这门课应该教什么,应该考什么?是“如何理解《五柳先生传》中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还是“简单谈一谈《逍遥游》的‘两个背景’”?别慌,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蒲俊杰老师的试卷,可不止考这些。“假如你会隐身术”“假如考试完一个小时后你将遇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这些问题,让这份看似“不正经”的《大学国文》试卷在网络走红。(1月10日 《重庆晨报》)
随着这份看似“不太正经”的试卷在网上走红,质疑的声音便接踵而至了。有人说“隐身术”“宿命论”这些考题都与《大学国文》的课程内容无关,是一门无法检验教学效果的考试。有人说这样的考试太随意太简单,人人都会。其实只要认真看看试卷原作,细细体会其中的价值,这些质疑都将烟消云散。“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要求试卷内容只能从教材中来,这样的考试未免太枯燥,这样的教学也未免太死板。在原有的教学目标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是这份“不正经试卷”蕴含的“正经”理念。
首先,纵观全卷想象题的分数只占百分之十,且为二选一作答。除了想象题,试卷中直接考核了复旦版《大学国文》教材中的《逍遥游》和《五柳先生传》两篇课文。同时也出了如“创造优质的现代汉语,和你,和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有什么关系?”这样考核学生思辨能力的论述题以及“试写一篇自己的小传(文言文、文白相杂、白话文均可)”这样的写作题。整张试卷很好地体现了蒲俊杰老师所强调的“脑瓜子”(理性反思批判的能力)、“嘴皮子”(口头表达能力)和“笔杆子”(书面表达能力)。且试卷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结合了课堂互动和同学们的生活感悟,这样的考核方式,正体现了新时代对现代人才的培养目标。
其次,有评论说这张试卷无法检验老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笔者对该评论者枯燥的大学教育经历感到同情,更为我们未来的教育事业感到担忧。当考试的形式被观念逐渐僵化,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就像流水线加工生产出来的零部件,只能是千篇一律。我们应该意识到,在这个时代,成年人最缺乏的就是想象力。想象力的匮乏,带来的是对他人想象力的傲慢,是对知识的偏见。小孩子都喜欢看的动画片《哆啦A梦》里面有这样经典的一幕:在2112年的未来世界,哆啦A梦这样的智能机器人被生产出来,出厂时的考试,就是一道想象题: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这个如此缺乏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年代,我认为考试中的想象题既检验了课堂上老师对同学思维的启发,体现了老师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也是同学们大展手笔,天马行空的好机会。这当中的好回答,怎么能说不是智慧的结晶,思维的闪光呢?
再者,有人对考试难度的质疑,其已经不攻自破了。要回答好整张试卷,当然需要课堂上的努力听讲,积极参与,也需要课后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有人引用教育部长的话,说那些“天天打游戏,天天睡大觉,天天谈恋爱”的大学生都能轻松回答,我想这不仅是对认真出题的老师和认真学习的学霸的误解,也是对那些不思进取的落后者的误解。出想象题的目的,是在试卷开头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开拓脑力的。当你拿到一张卷子,看到第一题的反应不是心头一沉,而是像报道中的吴家琛同学所说的“会心一笑”,我想这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挥,更具创造力地作答,也体现了出题者的人文关怀。考试的目的,并不是为难学生。老师们也从来不是为了把同学们考倒。同样是检验学习成果,用一种灵活的,轻松的,欢乐的方式,不仅仅让学生乐在其中,也让学生更真诚地与老师交流,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这不就是快乐教育、真诚沟通的最好体现吗?得此考题,难怪网友们直呼“别人家的老师,我柠檬了。”
“不正经”的试卷背后,处处体现的是正经的教育理念。这样的教育理念,在紧扣教材,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多了一层人性化,给考试这粒苦涩的药裹上了一层糖衣。回到文章开头,你认为《大学国文》应该考什么?《大学国文》不是一定要默写出书里每一个字,我们对文字、语言和理解和掌握,应该贯通到更宽广的话题中,在更大的天地里自由生长。偏见者们是时候停止武断的批评和蹭热点行为了,否则自己才会成为真正“不正经的评论”。
我由衷地期待更多“蒲俊杰老师”的出现,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不会千篇一律,我们的世界才更缤纷多彩。用更高远的教学目标去教授学生,用更天马行空的想象去应用知识,我想我们的《大学国文》才能真正变成“大国文学”,我们的文化才能释放出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来源:红网
作者:蓝剑锋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